|
当我们漫步在常宁街头的时候,会不会在想:常宁县城以前是什么样子?常宁县城有没有过城墙?当我们漫步在解放路、东正街、草桥街和农贸市场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感到一股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一起去解开常宁古城墙的秘密,寻找到常宁最厚重的沉淀。
(网络图片)说起寻找常宁古城墙,还得追溯到上次小编探索南门潭时,一位家住在常宁南门附近的老人告诉小编: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一场全国性的“拆城运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墙在这个时期被拆毁;而常宁的古城墙也在这次“拆城运动”中被改为马路。于是,小编再次拿出《清同治•常宁县志》翻阅,并找到常宁古城图。
(清同治时期城区图)结合地图与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常宁古城内四条主干道刚好延伸到常宁古城的四道正门。即从城中向南延伸到达城墙即为临桂门,向东延伸到达城墙即为青阳门,向北延伸至城墙即为望湘门,向西延伸至城墙即为西江门;临桂、青阳、望湘、西江,此谓之常宁古城四门。从古图上看,望湘门应在城内小港之南,位于今解放路上,而且它必定在解放路与北边城墙所改建而来的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交汇处。结合桥、东西向的马路、解放路,望湘门应在今草桥街与解放路交汇的路口上。
(古望湘门遗址)相对应的是,在今草桥附近,一对石狮子矗立在解放路东西两侧,仿佛在告诉我们,它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
(望湘门以北石狮子)
由此,北边城墙我们终于找到了,即为今草桥街一线。
(望湘门以东城墙遗址)从望湘门沿着城墙往西,在西北角,城墙外有一建筑,处于双江交汇处,应为今常宁一中东校区。而在城墙内,则有文庙,即今宜阳小学所在处。可以确定的是,从望湘门往西的一段城墙,即改建为今劳动北路一段。
(原文庙)从文庙往南一段的城墙,应改建为劳动路,可根据市内主要道路来验证,从城中心解放路以西,只有三条南北向的路,一条为今紫阳步行街这条路。在前文中已叙述,即为司前路。第二条,即劳动路,纵贯南北,并与北段城墙完美的相接。
(西江门以北段城墙)第三条路,沿江路,这是近几年才修建的,故而排除。那么西段城墙也就找到了,应为劳动路。而西江门,就应该在今劳动路与群英西路交汇处。
(原西江门,西江门往前即为西门桥)
(原西江门以南段城墙遗址)南城门临桂门在南正街与解放路交汇处附近,根据古今地图对比,应在今金鹏大药房处,即今解放南路与新村路交汇处。
(南正街与解放路交汇处)
(临桂门遗址附近)从临桂门往西延伸部分城墙,应为今新村路西段,即原金鹏大药房到劳动路这段。
(临桂门以西部分城墙遗址)从临桂门往东延伸,应在今新村路东段以北,值得高兴的是,新村路以北还能见到部分古城墙留下的遗迹。
在夕阳的照射下,这些长满青苔的城墙遗迹仿佛在诉说其往日见证过的峥嵘岁月。城墙东段,应为现市幼儿园前的公园西路,至泉峰公园大门再往北延伸;而九龙池应在古城内。
(九龙池)据常宁东门邓氏族谱记载,常宁东门邓氏宗祠在古城东门城墙内,而邓氏宗祠在解放后被改为公安局办公用地,也就是说东段城墙从九龙池往老公安局方向直插东正街,而与东正街交汇处即东城门——青阳门。原青阳门在今城东社区附近,古城墙从青阳门曲折延伸达到今草桥街,即与北段城墙相接。
(青阳门附近)几十年来,沧海桑田,城市几经变迁,老城墙、老城门的遗迹也越少见了,原先的老城墙与老城门也只留存在少数老人的记忆中了。但这守护过、保卫过常宁,承载着常宁历史的古城墙与古城门应该要被所有人铭记,因为它凝固了时空与历史!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