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640|回复: 0

常宁老手艺:一座城市的情感记忆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1-10-9 11: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里,有你回不去的旧时光。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老手艺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小时候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手艺人,也在湮没在现代时尚的潮流中,成为儿时温馨记忆的一个片段。
小编将带你一起到常宁的街头巷尾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寻访那些正在老去的老手艺师傅。

裁缝匠

裁缝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早在人类穿上第一件衣服的时候
或许就衍生出这一行当
由骨针到缝纫机
岁月在针脚间游走
直至改革开放初期
缝纫行当瞬间炙手可热
掌握这门手艺
可算得上是衣食无忧

▲一把剪、一根针、一把尺、一个烫斗在一方红、蓝、黄、白的布料上刻画人情世故

▲制作一件衣服,有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好几个步骤

▲在农贸市场的一个转角处,有一位做裁缝很多年的李阿姨

李阿姨手法麻利娴熟,价格公道。一个小小的店铺,方圆几里的居民都愿意来她这里。“哒哒哒……”李阿姨脚踩在缝纫机上,手推动着布料,尽情享受着裁衣服的过程。在这样的“哒哒”声中,李阿姨回忆道,我做这行也有些年头了,让我坚持做下去的原因也是因为本身就爱好做衣服,而且做这一行也不是很累,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作为裁缝还可以帮助周围邻居解决问题,自己很开心。

或许和其他老行当一样,老裁缝也可能退出历史舞蹈,但做了这么多年头的裁缝,这份感情难以割舍,李阿姨说,只要大家还需要,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木匠

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
过去,木匠工艺因技艺复杂比较难学,
木匠便被人们看作民间五大匠之首
在常宁的一个农村有一老木匠师傅
从事木匠这一行当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邓爷爷用刨子将木头刨平,手法干脆利落

▲刨出大致的形状后,然后再精准打磨

▲墨斗是老木匠办材料的法宝,可以丈量、划线

▲榫头衔接可是一项细活

▲邓爷爷手艺粗中有细,手工精巧

▲邓爷爷做的木椅

小编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只见邓爷爷将墨斗线固定在木头一头,拉开墨盒,让墨线距离木头一厘米左右。他走到另一边,将墨盒搁在木头上,线绷紧,眼一瞄,手一弹,一条笔直的竖线就印到树木上,然后用斗尺一量,拿出插在墨斗盒上的笔一划,横线就出来了,树木根据需要用斧头劈,或者用锯子锯,最后制成木条或木板。邓爷爷认真说道,做木工,榫头衔接是一项细活,如果榫头衔接不好,成品就会吱吱作响,容易散架。所以我很重视打榫头,一个眼,一个榫,都划线,用凿子或者小锯子时都小心翼翼的。榫头接好后,为了加固,还会钉竹钉或铁钉。

所以邓爷爷大部分活计都做得很好,他做出的成品,经久耐用,深受大家的喜爱。

木工手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然而在今天,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邓爷爷说只要身体还允许,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手工的温度出自于心,它承载着手艺人满满的诚意。

锁匠

如今
市面上的指纹锁
密码锁越来越多
传统锁匠的工作日常会有变化吗?
或者锁匠的日常是否跟你想象的画面一样呢?
在常宁东正街一家做了40年的锁业店
是一对夫妻共同经营起来的,一家小小的店铺
各式各样的门锁、大大小小的钥匙胚
在柜子上摆得满满的

▲一家小小的店铺承载了40年的岁月

▲这台机器已有20年的历史了

▲周伯伯运作钥匙机中

▲周伯伯正为客人调试着锁芯说道,做这一行 其实能帮到大家我自己也感到很幸福

▲阿姨不断的调整、抛光、打磨,使钥匙面光滑平整,尽量减少误差

▲阿姨熟练地对着齿口,来回调整机器齿轮
周伯伯在使用钥匙机时,削铁如泥,稍有不慎,可能会伤到手,滋滋滋的运作声,长期会损伤听力,一天上百次为钥匙抛光,长时间的低头动作,常使周伯伯的手臂、肩颈酸痛,甚至麻木,周伯伯却轻描淡写的说,习惯了。客人多的时候,旁边的阿姨也会帮着一起,只见阿姨拿起一枚钥匙放进钥匙机器,熟练地对着齿口,来回调整机器齿轮,嗡嗡的响声,金属屑末飞溅,不一会儿,一把新配的钥匙便能展现在眼前。
对于锁匠而言,一天的日常只有配锁和不配锁,背后则是一次次的更新技术。周伯伯很乐观,他说,开锁、换锁、修锁,快四十多年了,锁一直在发生变化。从传统钥匙锁到指纹识别锁,从门户锁到机车锁,附近居民遇到锁的问题,仍会首先想到他。虽然智能钥匙开始渗透生活,但腰间挂着一大串钥匙,于行走间叮叮当当,煞是好听,这种市斤气息所带来的人情味是无可替代的。

磨豆腐

石磨豆腐是中国传统制作豆腐的工艺

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是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

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也是我忘不了的童年味道

在常宁

有一种豆腐名声很响

那就是“后洛豆腐”

“后洛豆腐”因发源地在后洛村(现利乐村)而得名

▲过滤好的豆浆

▲柴火煮沸

▲铺好纱布,倒入豆腐进行定型

▲豆腐压板成型

从浸泡好的豆子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压榨成型的整个流程中,都要一丝不苟,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人们对传统美食的美好记忆。石磨豆腐不仅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且非常嫩滑,不易碎,用手掂起豆腐一角,会来回晃动,也不会断。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每到逢年过节,家里都会用自己种的黄豆磨豆腐。外婆可是做豆腐的一把好手。先提前把豆子倒入清水,浸泡一整晚。接着就开始磨豆浆,我也跟着外婆去帮忙,外婆推磨,我就在一旁填豆、加水。每当木杵从我眼前转过时,我就眼疾手快地舀起豆和水倒入磨眼处。在“吱吱呀呀”的磨声中,鲜嫩奶白色的豆浆如乳汁般从磨缝中汩汩流淌,汇聚成一股细流,带着温热和白白的泡沫,沿着石磨的凹槽汇集到漏口处,再流到下面的桶里,像欢快的水花,悦耳动听。淡淡的豆香慢慢弥散开来充盈整个屋子,感受到一种幸福的味道。当时觉得有趣好玩极了,到最后还能吃上一碗清香嫩滑的豆腐脑甚是满足。

豆腐是一种关乎乡情、关乎童年的记忆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石磨豆腐的制作工艺逐渐被机器取代,这种传统老手艺已面临失传。现在各大超市、菜市场豆腐花色品种虽然众多,却再难吃出小时候一家人在灶屋里磨出来的味道。石磨豆腐流淌出的是浓浓的年味和亲情围绕的馨香。

小时候对手艺人的理解实在不够宽泛。庙会上售卖手工艺品的民间艺人,在街角修鞋的匠人,裁缝店的老师傅,他们一辈子就靠一项技能养家糊口,好像他们的人生从未跟财富关联,他们起早贪黑,总是辛勤地谋生。那时候太关注五光十色的生活,好像所有的手艺人都显得与时代脱轨。人们更为新产品和新科技着迷,停不下来,渐失初心,很多手艺失传或者不精了,要么被工业化取代。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这些老手艺可能并不是那么起眼了,但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离不开他们,至少在小编的心里,每份职业都是值得被敬佩的,尽管如此,但在常宁这个小县城,仍还有这些在坚持老手艺制作的师傅们,可能这就是“匠人精神”贯穿了上高老手艺人发展的历史,也将延续老手艺人精神的光辉!

如果是你
在你的岗位上你能坚持多久呢?
评论区留言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