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836|回复: 0

楼梯背 | 五门牡丹花又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3-25 15: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清明临近,想起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题为《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千古名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春光易来也易去,万物在这个季节开启新的轮回与蓬勃生长,更让人叹春伤情。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经六十二岁了,在家乡待业五年,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和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虽然心中仍有光复中原的壮志,但对南宋朝廷的软弱和黑暗,早已经看透。公元1186年的春天,陆游奉诏入京,重新被起用担任严州知州,在赴任之前,他先到了临安(今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追花而来的游人

而唐人杜牧所作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杜牧也是行人之一,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思绪迷乱和凄悲,或许他在思念自己的亲人,或许他想在清明时节借酒消愁。行人、牧童、杜牧,三个春天中的意境,让清明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意境。

▲花已开好,只等你来

▲五门牡丹花园

每年的清明,我也会回到故土之上,为逝去的祖人献上春天的祭拜和念想,去山中折下一条春枝,放在故人的墓碑前,寄托后辈们的哀思和离别之痛。今年的清明,想了却一个心愿,就是要把爷爷唯一留存的遗像冲印装裱出来,挂放在老宅中,让爷爷“回家”。

02

▲坐在门口的老人,儿时常见的面孔

熟悉的村庄,即便有些破败,但依然让人温暖

今年的清明,有些特别,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还未完全控制,欧洲处在大爆发失控状态,而中国的疫情基本得到阻断,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而又沉痛的,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被感染去世,不得不让人悲痛,这些离去的生命在这个春天不再复活,这一年的春天,让历史铭记,更给我们莫大的警示。

▲忙碌的小舅母,正在烹饪美食,供游客品吃

▲美若牡丹的女子

当然,我还是说说五门的牡丹花,它位置楼梯背。我还是习惯称它为五门,因为那里有一些难忘的成长记忆,那个儿时的我,一部分记忆属于楼梯背。即便合并到现在的桐排村,我依然能脱口说出五门,那里有外公五兄弟的故事,那里有母亲的记忆,那里有外婆和两个舅舅的故事。不幸的是,我的大舅于去年年底离世,他再也无法在牡丹花开的季节,在那条通往牡丹园的路上,微笑着面对游客,那些绵延不断的游客再也看不到大舅的身影,那个爱笑爱说的人走了,化成了一朵盛开怒放的牡丹,守望着楼梯背的春天,守望着楼梯背的漫漫时光。

西岭一景

▲延向远方的长路

▲悠悠石道

▲游客已至

03

五门牡丹花已开,今年为了迎接更多的游客,为了方便游客,楼梯背(现桐排村)的村民,做了相应的配套设施改善,比如停车场、道路硬化、安全管理等,只为游客在楼梯背的空中花园感受疫情之下的另一番春景,呼吸石山中的那一抹清新奇妙的空气,感受牡丹带给生活的惬意和田园气息,一睹西岭全貌,看春花鸟语,赏山石奇景。牡丹花,已成为楼梯背或西岭的一张名片,需要那里的人们更多的思考,对她的未来和规划作出深入的探究,旅游文化产业及乡村旅游如何落地,如何让楼梯背那座原本偏僻安静的村庄变成一座室外桃源?如何让村庄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如何留住游客,如何脱贫致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如何不破坏村庄的生物链等,需要更多的智库解决方案和力量。

▲清明假期来临前,抓紧施工

基础设施建设

清明假小长假将到来,春天已经在路上,五门的牡丹花已开好,来吧,约上一群好友或浪友,来楼梯背走走,不负春光,用心感受春天里的风景,因为那里有苍远幽静的石径古道,有和煦温暖的春风,有不绝于耳的鸟鸣, 也有藏匿于人间的农家美食,更有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供图/廖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