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940|回复: 0

蓬塘乡褚诗喜:勤劳耕耘 “种”出幸福

760

主题

847

帖子

3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25
发表于 2018-3-29 1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父母双亡,妻子患有精神病,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流转35亩土地,成为村里的“种粮大户”——他就是蓬塘乡平洲村贫困户褚诗喜。


带着敬佩之情,笔者近日来到了蓬塘乡平洲村。一进村,褚诗喜正在地里给禾苗喷洒防虫农药。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脸上布满皱纹的汉子,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他只有42岁。通过了解我们得知,褚诗喜父母已过世,全家4口人,大儿子6岁,小儿子2岁,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没有任何劳动力,一日三餐都不能自理。褚诗喜是既当爹又当妈,还要照顾妻子,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生活陷入困境。

褚诗喜家的房子是他十八九岁时自己烧砖和弟弟共建的红砖平房,屋内阴暗潮湿,墙壁上因为长年漏雨长满青苔,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驻村扶贫干部刘学君说:“我们来走访时要是碰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房屋外走廊上一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洗衣机引起了我的注意,村总支书记龙端付打趣地说道:“这还是他20几岁谈贵州女友时在外打工买的,后来因家里贫穷女友与他分手了。”

鉴于褚诗喜家里的特殊情况,2014年,蓬塘乡党委将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和孩子都享有国家扶贫政策,并安排他在乡林业站当护林员。勤劳,有上进心,热心肠,工作认真负责……是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平日里只要乡邻们有事,他都是第一个帮忙,而当他家有事的时候乡邻也是第一时间帮助他。

要脱贫就必须依靠勤劳的双手,对褚诗喜而言,一家大小的牵绊让他无法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着一亩三分地。2015年底褚诗喜看到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农田荒废,便有了流转土地种水稻的想法。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他的想法后,马上召集村干部讨论对褚诗喜目前家庭情况、资金困难、种植技术等问题,制定帮扶计划,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协调,村民都愿意把荒地给他种,不收取租金。资金方面,扶贫工作队联系乡粮站,提前支付当年部分粮款给他购买农药化肥,资金问题得到解决给了褚诗喜很大的勇气。

去年,褚诗喜流转了村里45亩土地,全部种植水稻,有5万多元的收入。但对这个家而言,还是入不敷出。除了妻子每年要花费近3万元的治疗费用,还要还父亲生前留下的债务,日子虽然过的贫苦,但褚诗喜没有任何怨言。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不能这一茬倒下了、绝收了,下一茬就不种了。今年,褚诗喜流转了35亩地,秋收后他准备种植油菜,如果妻子的病好些了他还要去做建筑工,增加收入。来年,他准备学习烟叶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让自己早日脱贫,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褚诗喜他不等不靠、勤劳向上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人。目前,平洲村其他的贫困户都将他作为榜样,村里没有一亩荒地,全部种上了水稻和烟叶。

临行前,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塞到褚诗喜的手里,叮嘱他给孩子买点吃的,他立马推辞“我们不能要你的钱,我们自己能赚到钱……”,简单一句话却让我们都为之动容。在同行的扶贫干部和记者劝导下,褚诗喜勉强的把钱握在了手中,当我们转身准备离去时,他的妻子又把钱拿回来还我,再三推辞后他们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车开了,褚诗喜站在门前向我们挥手……

近两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让褚诗喜重新托起了幸福梦,看着他脸上微微的笑容,我们也更加坚定了信心,精准扶贫让老百姓相信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会丢掉一个贫困群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