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819|回复: 0

唐贞祥: 用心做秤 良心做人

760

主题

847

帖子

3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25
发表于 2018-7-14 09: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杆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制作也浸透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常宁市解放南路的老街上,制称传承人唐正祥老人用五十年的时间沉淀着做秤如做人的坚守。

记者来到唐贞祥的卖秤铺,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店铺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秤。年过六旬的唐贞祥从15岁开始学制木秤,这一坚持就是半个多世纪。小到250克、大到450斤的秤他都做过。这一辈子到底制作了多少杆秤,早已无法估量。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眼力已大不如前,现在做一杆秤,靠的是用心。

一条秤从清早六点钟开始制作,到晚上八点钟,最多做五条秤,这还是成批做,单独一条一条的做,一天只能做两条秤。老人告诉记者,秤杆的取材很讲究,一般他要去山里选木质坚硬、笔直的柞木做秤杆,就跟做人一样,骨头硬、直率才能经得起考量。精心挑选出来的秤杆,能承受几百斤的重量。

做秤是件精细活,刨圆、打磨、包秤头、定刻度、钉秤花、上芯子等,既有木工的活,又要懂数学和物理,一杆承重15公斤的秤,要钻近300个眼,穿300次刻度星点。但更精细的活还在后面,就是量刻度。唐贞祥将刚打磨出来的秤杆垂直悬挂在屋子中央,拿起一个砝码放进秤盘,在一头用秤砣来回移动,定好精准的刻度位置,然后用小刀小心地在上面做上一个细细的标记。砝码一级一级地增加,刻度也在他的小刀下一点一点地增多。
最后一道工序——上色。老人将自己调制好的水银粉磨进小孔,银白色的刻度便清晰地显现出来。接着用黑色的鞋油给秤杆涂上3遍颜色,一杆秤便做好了。此时已是中午12点多钟,3个多小时做出来的这杆秤,最多只能卖40元钱,且无人问津。

唐贞祥今年已经65岁,谈起接班人,他一脸无奈,儿子早些年也跟着学过,可是都嫌收入太少,早已转行。现如今都是电子秤的天下,传统木杆秤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县城也只剩下这唯一一家木杆秤店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了三代人的传统制秤手艺,将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老唐做秤如做人的家风一直深深刻在后辈人的心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