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308|回复: 0

看风景赏汉剧,常宁毘帽峰村欢迎您!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1-10-30 17: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能孕育一方戏。在常宁市白沙镇毘(pí)帽峰村,一群农民演员满腔热诚地为汉剧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使山村成了常宁汉剧文化传承基地。近日,记者慕名走进毘帽峰村,与村民和来自各地的汉剧爱好者一同欣赏常宁汉剧,领略这一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脚下的村部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中期徽班进京,班是徽班,调却是汉调,史称“徽汉合流”,为我国最大剧种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汉调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民国时期定名为汉剧,俗称“二黄”。常宁汉剧源于清末民国时期,经薪火相传,至今有百余年历程。现在,常宁汉剧还有《铡美记》《刘海砍樵》《双凤山》《平贵别窑》《黄鹤楼》等20多个经典曲目活跃在舞台上。

如今的常宁处处有戏:在粉墙黛瓦的乡镇,在绿水青山的田园乡村,特别是在白沙镇和西岭镇一带,常宁汉剧名气很大。那里毘帽峰一峰突兀“如卓笔插天”,状若毘帽。据传,是明代正德皇帝游江南时赐名“毘帽峰”。峰顶元帝庙门前有对联:“乾坤都在眼,日月正当头”,相传是正德皇帝的手迹。


▲精彩的汉剧表演

▲掌声不断,开心不已


在风景优美的毘帽峰村欣赏汉剧,更给人地道的感觉: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鸣锣响起,村民盼望的好戏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拉开帷幕。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娴熟优美的唱腔,跌宕起伏剧情,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演绎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吸引了观众,让大家沉浸在剧情中,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叫好声连连不断。



▲常宁汉剧传承人董策清

▲优秀传统戏剧让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说起常宁汉剧,不得不说董策清,常宁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耳濡目染,17岁拜师学艺,成为地方名角。如今,两鬓斑白的他还在为常宁汉剧这门古老艺术奔走。戏剧是角儿的艺术,传承和发展靠人才。董策清对此深有感触,地方剧种创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土文化,才能准确演绎本土故事。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学习汉剧,让常宁汉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此,董策清组建了常宁市汉剧团,培养了近20位常宁汉剧艺术爱好者。他坚持守正创新,挖掘非遗价值,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提升了传统非遗节目的艺术水平,推动常宁汉剧走进寻常百姓家,以体验式的传承保护,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非遗文化、享受非遗文化带来的愉悦。如《郭子仪拜寿》等剧目,寓教于乐,教育人们即使官至庙堂仍要孝顺双亲,杜绝赌博等陋习。在董策清等常宁汉剧艺人的努力下,2019年,常宁汉剧被列入第八批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毘帽峰一峰突兀直插青天

▲石窝里种上了无渣生姜


常宁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近年来,常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积极挖掘本土优秀文化,用传承把文明“留下来”“唱出来”“舞起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