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1622|回复: 0

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白沙与舂陵水的不解情缘!

2641

主题

311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68
发表于 2018-8-12 17: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这里,曾经为湖广水陆交通咽喉;这里,一脚踏四县,有“一声鸡鸣闻四县”之说;这里,物华天宝,承载着无数人金色的梦想。在这里,遗存着常宁最古老的圩场;在这里,耸立着充满神秘色彩的毗帽峰;在这里,生活着一群个性鲜明的人。它,有着一个极其诗意的名字,那就是——白沙。
01白沙因水而兴,因水而盛。解读白沙,首先得解读舂陵水。
舂陵水又名菱源河,源出蓝山县人形岭,流经嘉禾、新田、桂阳、耒阳、常宁等县市,于常宁市菱河口注入湘江,全长302公里,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而在常宁人的印象中,舂陵河就是常宁与耒阳的界河,流过白沙、荫田、烟洲,最后在松柏注入湘江。追溯舂陵水的历史,有文字可考者,还得从汉代的桂阳郡说起(此时常宁地属桂阳郡)。《汉·地理志》记载:“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有金官。县十一……南平,耒阳,舂山舂水所出……”。这应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舂陵水的记载。而让人们记住舂陵水这个名字却是一个叫刘买的人。《汉书》载,有一天晚上,汉景帝在酒后点名要妃子程姬侍寝,恰逢这天程姬月事来临,不便行房,于是不得己把婢女唐儿妆成她的模样冒名顶替。汉景帝事后得知不是程姬,但还是允许把孩子生下来,这就是后来的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的儿子刘买,被分封到桂阳郡与零陵郡交界的舂陵乡做了诸侯。舂陵侯吃苦耐劳,励精图治,深得人心,特别是其第五代孙刘秀,在西汉王朝业已崩溃,王莽篡位之后,带领八千舂陵子弟,乘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之际,夺得传国玉玺,把即将灭亡的汉王朝又重建起来,史称“中兴”,是为“东汉”。

舂陵水的开发利用,可以从秦汉说起。秦朝,始皇帝派兵五十万兵将戍五岭,主要就是依赖水域的古老船筏,被利用的水流自然包括当时可算较大的舂陵水了。东汉延熹年间,一个名周憬的官吏迁任桂阳太守,为解决此舂陵水道滩多险要之难题,令县吏、将士、壮夫、百姓等开凿镌石,排颓盘石,铲高填低,凿截回曲,弼水之邪性,顺导其经脉,航道乃得改善。据记载,舂陵下衡湘之十八滩,就是当时开凿的。舂陵水的开通,无疑给两岸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使原本荒凉的僻壤,逐渐有了一处处小小的闹市,才有了以后被称之为白沙的小镇。
02在历史的长河里,舂陵水承担起了沟通南北的重任。翻越都庞岭上的南风坳,往南的水流是湟水(广东连江),翻越骑田岭上的风箱欛,往南的河流是溱水(今武水)。史籍记载,由长江发舟入洞庭,沿湘江再上溯舂陵江,可直抵古南平。汉代,南海、桂林、零陵各郡的贡品、商品北运,长沙流域的丝绸和土产品南输,皆通过舂陵水船运。隋唐时代,舂陵水已经成为南方水陆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宋至明清诸代,湖广之间的商务茂盛,舂陵水的交通运输更加频繁,每年不下10万人。鸦片战争以后,湖广等地的土特产品、海货、粤盐,均由舂陵水运转。白沙的发展,起初主要依靠舂陵水的水运,所以产生了许多水码头。码头就像是白沙的嘴,不停地吞吐着,白沙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白沙境内现在还保存着大大小小的古码头近10个,其中最大的当属白沙古街上的白沙古码头。白沙古码头,明万历十五年(1587)辟为墟场,商贾云集,为衡阳重要的水运码头。一些官员和财主在白沙古街设立船运队,专做运输生意。民国期间,白沙古街居民人口达千人以上,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棉花、茶油、木材、各种药材、银铁等,强烈地吸引着外地商贾云集白沙,在白沙设立商号,互易有无。来自各地的客商,为壮大自己的势力,抵御其他客商的欺负,抱成一团,在白沙形成了各种帮派。在诸多商帮中,以江西帮为盛。

在白沙,不只是商贾成立帮会,就连普通的劳动群众也有着自己的帮会。听老辈人讲,白沙古街上,当时有两个势力最大的码头工人帮会,一个叫辛力会,一个叫勤力会。每个帮会都有上百个脚夫,专业帮来往的客商装卸搬运货物。这种以“利”字当头,以“义”字为口号的江湖习气深深的烙在了白沙人的骨子里,这也是白沙人为什么喜欢拉帮结派的根源。在鱼龙混杂、弱肉强食的白沙古码头上,每天都上演着残酷的械斗。由时常处于丢掉地盘,就等于丢掉饭碗的威胁中,白沙人不得不养成斗狠的习性,遇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这种斗狠表现在各个方面,只要是和别人比,无论比什么,白沙人只能是赢的一方,绝对不能输,输了就不像话,输了就愧为白沙人。就连划龙船,舂陵水边的人也有这样一个话把“宁输一年田,不输一河船”,拼死也要划个输赢。斗狠的习性更是掀起了白沙人尚武之风,清朝末年,舂陵水下游的荫田人吴开典前往嵩山少林寺习武,晚年回到家乡开武馆遍收门徒,更是加剧了白沙人的习武之风。以至于现在处地人走在白沙大街上,从来不敢惹事生非,生怕一不小心就遇上个民间高手,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开放包容的舂陵水也成就白沙人耿直、豪爽的性格。白沙人说话,快口快语;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落;就连喝酒,也是一口气碗朝天,绝不推辞。一声吆喝,那种语调,那种豪气,比东北汉子还要汉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豪气也已经全然体现在白沙的女子身上,与她们交往,“哥们”的感觉远远多于“姐妹”的情意。因为交通枢纽的转移,白沙日趋萧条。1970年,欧阳海水库建成,舂陵水的运量运力遂下降,只有丰水时才能通航,货运量、客流量迅速下降。

1972年,亲仁河坝动工后,河道完成不能通航。白沙的繁华,也渐渐被历史尘封。
032006年的一个夏日,空气中弥漫着火辣的太阳昧道。像平常一样,年轻人独自在舂陵河滩边漫步。迎着凉爽的河风,从白沙古码头往上慢慢走,突然一个碗口一样的石头跳入眼帘。喜欢观察、好奇心特强的年轻人觉得这石头很有意思,于是把石头带回家。闲暇时间,常常拿出来看看,越看越有味。几经周折,这个石头摆上了中国赏石协会衡阳展览拍卖分会的展台,最终28万元拍卖成功。

奇石来自舂陵水。舂陵水流经两岸地质结构复杂,水流落差大,因而带来了历经千磨万击后的各类奇石。早在宋代,奇石专著《云林石谱》对舂陵石就有记载:“衡州耒阳县土中出石,磊块嵯岩,大小不等,质稍坚,一种色青黑,一种灰白,一种黄而斑,四面奇巧,扣之无声,可置几案间,小有可观。”舂陵石,在北宋时期就是著名“花石纲” 中记载的朝廷贡品。何谓“花石纲”?“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在北宋徽宗时,“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10艘船称一“纲”;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往往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花石纲”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时隔上千年,舂陵水又把白沙浓妆重彩地推到世人面前。奇石成为白沙人特别的财富。不知什么时候,舂陵水两岸开始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河滩对河坳,金银十八窖;摸到一小窖,买得湖南到。为了摸到了“金窖”,舂陵水两岸居民纷纷涌上河滩捡石头。大家都早早的吃过饭,便一根扁担两只麻袋走上河滩,黄昏时挑七八十斤担子回家。走进白沙寻常百姓家中,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块块精美的舂陵石摆设在厅堂或书房。有的人家中收藏奇石达近千件,楼上楼下房前屋后都堆满奇石,少的也有几十、上百件。慢慢地,白沙古街上就有了奇石馆,然后形成了奇石馆一条街。现在,白沙古街上的奇石商店己成为白沙镇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彩硅石、黄蜡石、彩卵石……舂陵石,让白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再次响亮的出现。不少广西人、山东人、广州人以及本省的长沙、郴州人从繁华的闹市来到白沙,就是为了一睹奇石的风采,并丰富自己的藏石。来源:常宁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