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379|回复: 0

被历史湮没的常宁湘山寺,藏着史诗级的传说!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9-1-24 1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湘山寺,位于常宁县城蟠龙山下,即今市总工会处。初为“黄帝祠”,唐古碑记载:“昔黄帝南巡,曾驻跸于湘山”,后人在此建“黄帝”以作纪念。唐天祐四年(907)县府在此地建祠主祀湘山,故日“湘山洞”。数百年后,祠毁,元延祐四年(1317)建寺,取名为湘山寺。元奉定年间(1324-1328)重建。明景泰三年(1452)毁于战火。明天顺年间(1457-1464)千户邓英、知县孙谦、朱广再建。明万历二年(1574)知县陶敬图倡捐,于寺龙池時建“临波阁”,继在寺后松林建“松涛轩”。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县孙淳督县绅重修。湘山寺为治所最早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常宁佛林之首”,距今一千一百年,始为临济宗。


湘山寺依山顺势而建,分列三进:首进为门廊,宽二十米,廊之东悬钟西架鼓,正中营座弥陀,肥头大肚,笑迎香客,弥陀两旁,立、哈二将,突目挺胸,怒视行人;门意后一十五米,登阶三级即大雄宝殿,全殿五楹,宽二十米,纵深一十八米,殿内立柱一十四根,柱上梁枋纵横,柱下复盆石础,殿中有宽大的如来佛龛,塑立金身如来,神态肃然,两侧次间列望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殿后五米,登七级即观音堂,堂凡五间,宽与大殿同,深五米,中间塑立白瓷观音,两侧次间为方文和主持住房;寺宇石阶朱窗,绘壁白墙,青瓦覆顶,飞檐翘爪,三进之两侧及厢房均以高墙相连,围成院落,房屋高低有次,阳而不露,高而不亢,宏伟肃丽。


相传,寺内有钟,重干余斤,声闻十里,寺院晨钟暮鼓,故曰“湘寺晓钟”。“湘寺晓钟”为旧常宁城八景之一。该钟能预警自鸣,如县内有兵匪火灾,数日前自鸣之,以警示时人,故时人视此钟为神物。湘山寺古钟传为唐代物,寺毁后,该钟为常宁一中所用,钟声成为号令学子学习、生活、憩息之令。“文革中破“四旧”该钟被毁,今片铁无存。寺殿上有鲁班枋(即大殿左边盘龙柱上云状枋头),不受彩饰,千年如新,传说为鲁班手迹。寺后有蟠龙井,僧尼曾多次看见飞龙出入,又名通湘井,深二丈余,传云其与湘江相通,“旱年水面升三尺人皆以预测天年”,井水甘凉,以其煮塔山茶,誉为佳饮。寺后有古樟,“高百尺,数十围,树叶婆娑,形如华盖。”时为邑内三古樟之首。


清顺治六年(1649)清兵破武冈,明大学士吴炳、吏部主事侯伟被俘,解常宁拘押于湘山寺,清军逼降。吴炳留下“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的绝命诗,绝食七日而亡,侯伟自缢身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古湘山寺佛像被毁,寺院被常宁县泥木工会所占。1956年寺院被拆除。1963年县总工会建工人俱乐部于此。七十年代县革委会工交组、广播站(局)设于此。八十年代起全部被常宁县总工会所管领和重新建设,古湘山寺由此而湮没。


1995年原市工商局干部周国强,皈依佛门,历尽艰辛,择址于夏联村萧家组砚池山北,建“常宁佛教居士学习室”。该学习室占地十九点五亩,投入资金三百多万元,总建筑面积三千五百平方米。1998年12月,经常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特邀衡南岐山仁瑞寺大愿大和尚正式接管,兴建道场,并恢复湘山寺名。新湘山寺,借鉴内、外寺院建筑风格,工艺精湛,把静态的佛寺建筑艺术、动态的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再现了当年的辉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