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643|回复: 2

张家六爷不健了(常宁俗话)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9-8-5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张家六爷不健了
大概清朝道光年间,常宁南乡有位巨富,后人已经不晓得他的真名,只称他张家六爷,而整个南乡的人们都把“张家六爷”当作钱的代名词了。起初他家境清贫,到广东云南帮人挑脚解运鸦片,慢慢自己也搭点生意,有了点本钱后,就独立经营,成了巨富,一生乐善好施。

有次乡人打官司,争山林主权。打了很久,他把两家喊拢一起,问清这块山林值多少钱,答说一千块,又问他们打官司已经花了多少钱?一方说花了四百,一方说花了四百五十块。张家六爷笑道:“你们不是把这块山林的钱块花光了吗?”双方当事人猛然醒悟,显出一副尴尬样子。最后张家六爷说:“由我把这一千块钱出了,你们一个得到这块山,一个拿去这一千块钱可以吗?”两人非常感激,息了这场官司。

有一年不晓得什么原因,张家六爷坐了班房。他看到那班房又狭又阴暗潮湿,实在是太破旧了。出狱后,自己掏钱把班房重盖一新。他对人说:“班房里也有被冤枉的好人嘛!真该坐牢的人出来后还要健康身体做事的呀!”

张家六爷在家里订了一条规定,凡是年关时节来买谷的,一定是过年还没找到米,家里确实困难极了,一律不讲价钱,不论买米的人给钱多少,只要有个红包就行了。斗也不用量,随便买谷人用什么箩筐,尽管到仓库里装满一担。

凡是有人向他借钱,无不有求必应,也从不过问还了没有。由于张家六爷的钱容易借,因此,远近的人们就把“张家六爷”的这个名字当成了钱的代名词。以后凡是有人身边缺钱时,就谦虚地说:我家的“张家六爷”不健了,这个故事一直在南乡流传几十年不衰,久而久之,便成了常宁地区的一句俗语。《衡州府志》、《常宁县志》都有记载。

(萧一湘搜集整理)

2、白沙船运大老板刘岳南

解放前,白沙有个园泰和老板,原籍耒阳丫江。相传他有27艘船,32个庄。这个人很有战略眼光,他分析白沙地处舂陵水之西,扼湘南之咽喉,是水陆交通要道。当时湖南南北还没有铁路,白沙就更显其重要性。上通湘南、广东,下达衡阳、长沙、武汉。常宁东乡盛产茶油、药材、黄花、生姜、矿产品,当时常宁既没有马车,更没有汽车,只有肩挑和水运。刘岳南大力投资水运,既做生意,又搞运输,生意越做越活,资产越积越多,几乎把半个县的运输都垄断了。长沙、汉口、香花岭都有他的庄,香花岭还有他的锡、砒矿。他把东乡的物质收购运出去,再把人们生活和生产物质买进来,购销一条龙,生意红火。

粤汉铁路通车后,白沙失去它的地理优势,白沙的企业也就衰退下来。抗日战起,粤汉铁路受阻,白沙又繁荣一段时期,直到抗战胜利后,粤汉铁路恢复通车,白沙的航运从此衰落下去。

刘岳南在丫江办有励志学校,在白沙办有棺木会、寒衣会,白沙街上那条石板路,就是他出资于一九二九年修建的。
(萧一湘搜集整理)
责任编辑  张朔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61

帖子

47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10
发表于 2019-8-5 13:4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家六爷曾在上世风糜一个时代,作者不写出来我已忘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9-8-5 1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农民 发表于 2019-8-5 13:41
张家六爷曾在上世风糜一个时代,作者不写出来我已忘了。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