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觉得像背包客、徒步探险、户外旅行等这一类人都离我们很远,从不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在常宁市就有这样的人存在,他的经历被人称之为“传奇”,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一些人眼中的浪子,也是一些人眼中不一样的存在!
他的名字叫冯旭,一位地地道道的常宁人,一位户外旅行的爱好者!有人认为他如此狠心将自己抛却在颠沛流里的苦旅中是种放逐;有人为他在天地里潇洒独行的壮游喝彩!而他只不过想对这个世界大声的说:“我来过!”
也许,这世界,就是有这样的一些人:命运把他们随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却未得其所,而他们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远方——那个远方的“家”!这世界就是有人在过,那种不去辜负也不愿迎合的生活:从众声喧哗到田园静谥,在世间的流变中,做一个有情旅者,让生命抵达的每一个地方所经历的时光,都在灵魂深处留下印痕。
一个常宁人180天旅行轨迹:国境之边、原始森林、有时遇见熊、秘境村寨、沙漠徒步、山野穿越、荒野骑行、世界之巅.......种种让人难以想像历程,而在他的眼里:一次冒险抵得上一千个安逸舒服的日子!
冯旭,一个户外运动狂热份子,自称管得江湖占得山。这些年曾组织常宁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登山徒步探洞溯溪:天堂看流星雨、湖南第一峰酃峰......
天堂山夜空的银河
湖南第一峰山顶地理标点
2011年9月登顶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雪山二峰,办理登山手续,签订生死状。
登顶过程中,产生高山反应的同行队友的疲态
峰顶险如刀刃的山脊
登顶5276米海拔
旅行是一种会上瘾的“毒”,一旦“沾染”上,便越陷越深,再也难以舍弃!
2011年6月冯旭骑行滇藏线抵达拉萨
2013年4月到达云南哈巴雪山
2013年5月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徒步露营
2013年7月在西藏阿里地区,冯旭遇到一群过林卡的玛金村村民。“过林卡”是藏族群众一年中最得要欢快的日子。在温暖祥和的七月,人们举家相约,搭起帐蓬聚集在水草丰美的河畔旁。唱歌跳舞、纵马竞赛,长则月余短则十天半月享受美好时光。
玛金村村民都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也恰巧路过,那一定会被盛情邀约加入,营地上每一顶帐蓬都是旅人温暖的家。他们会为你奉上丰盛的食物,火塘最温暖地方一定会留有你的位置!
有时候,旅行不仅仅是游历这世间壮美的山河,途中相逢的那些人们,给予最真诚的相待,才是最让人留恋的!那是一种在美好心灵上的游走,那些风景因为这些善良的人们也俞发让人流连忘返,人性的美好更衬托这世界的多姿多彩。
骑行至珠穆朗玛峰下
冈仁波齐神山,五体投地磕长头转山的信徒。
冈仁波齐神山,山体雪槽天然形成的“卍”字符被世人视为神迹。
荒凉的阿里无人区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家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纵马而立的少年
冯旭的旅行故事太多太多:从原始森林越山翻岭深入秘境、骑行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风餐露宿、冈仁波齐神山转山相遇那些虔诚朝拜的信徒、穿行阿里地区到新疆帕米高原的荒凉,他所经历的种种都让人扼腕称叹!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在丛林穿越时还遇到了熊。
那是2013年6月在云南澜沧江畔白马雪山山区的森林里的遭遇:在中国地理构造中有一片奇特的区域-三江并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冯旭一直对这个区域间的山野徒步线路充满向往,2013年5月间他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段澜沧江溯流而上,经临沧、普洱、保山地区沿澜沧江交叉怒江两岸上溯到香格里拉地区德钦境内。历时数天穿越怒江畔的碧罗雪山跨过澜沧江进入云岭的白马雪山区域。从德钦县燕门乡的禹功村进入森林往金沙江的奔子栏穿越。
当六月山里的牧草长出来了,村民们赶着牛群用马驼着生活器具迁往深山处的山间牧场。
进山前有在澜沧江岸公路上碰到的两个北京骑行进西藏的骑行者,在他的邀约下一同前往森林深处的牧场游玩。他们行进的山中小径自古是滇西北地区分布在云岭山区的茶马古道,而这个时节,当地的村民也赶着牛羊迁往山中的草场。
云岭深处便是禹功的森林
千百年间曾经热闹的茶马道
森林里随处可见需数人环抱的树木
与冯旭一起同行去牧场的斯那扎西,去替换山中放牧的家人。他们没有高海拔区域徒步经历的两位骑友,山野徒步对他们来说比骑行更艰难,行进难免略有疲态。
由于多年的山野经验和兴趣,在山野里穿行进对于冯旭来说却是件轻松惬意的事。于是他请斯那扎西陪同两位骑友慢行,自己仗着对路径的判断沿着溪谷往前走去,好多些时间拍照游玩。溪谷里的流水,时而潺潺时而汹涌激荡,路径两旁的树木有如华盖遮天盖地蔽阴凉爽,行进其间得山野自在。
然而,正当他乐享其中,穿行进到一处坡地,登到顶处望往溪谷方向之时,猛然一团高大魁梧的黑影出现在眼前。他定晴一看,发现竟然是两头黑熊。
在本能的反应,他立即伏身隐在近身处的一个树桩下。冯旭描述当时的心情:看到黑熊的第一反应全然没有害怕,只是脑子里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犹如CPU般运算自己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自己处在溪谷上方,熊在下方溪谷倒塌的树杆上。风向往上朝着自己的方现,自己的气味不会被下方的熊闻到。而溪流的水声喧哗能掩盖自己可能产生的动静声响。在这样的判断下,他相信自己的处境并无危险。于是举起相机从树桩后伸出照向黑熊,可惜因为树桩的原因,只能把其中一头黑熊纳入取景框,而另一只黑熊在树桩后的位置无法都拍进去。
但当他在取景器中仔细看清熊的状况时,熊面前的那一滩鲜红刺眼的血色,冯旭赫然醒悟:这不是在动物园,这是两头野生猛兽,不可贪图一时欣喜让自己处于险境。随即又想到后面即将到来的同伴们,应该退回来路向他们示警以免惊扰熊带来危险。
随后,冯旭悄悄从树桩退却返下坡,往来路向同伴们摄声走去。走返数百米后迎面就遇到斯那扎西三人,当他跟大家说起前方有熊时。斯那扎西还不信,并声称他们大半年的返往山间走这条路都没有碰到熊,怎么可能会有呢。冯旭只好将相机只拍到的熊图调出来给扎西看。在有图为证的情况,扎西相信前方有熊的事实。不过扎西想到熊面前的那滩血怀疑熊可能咬伤人在前方,在担心可能会是乡邻遇险决定立即赶往前方一探究竟。
想来扎西在山间生活惯了,对熊出没并没有太多顾虑。带着大家一路飞奔往前,准备上前一探究竟。也许是众人的动静有些大,等到达坡顶便被熊发现,那俩熊跑得比兔子还快,在溪谷的树杆上几个跳跃便窜进对岸的丛林里消失了,全然没有电视里熊笨拙行动的样子。随着扎西沿着血迹堪察,并无发现有人在此受伤或其它动物残余组织,估计是两头熊争地盘打架相互撕咬造成的血迹。回想起这段经历,冯旭说,还好有惊无险。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下山的途中看到了森林深处开满鲜花的牧场,美极了~
也许那些在旅途里精彩的发生,只有那些在路上的人才能深深体会其中的乐趣。一个旅者通常被人看到的,是他颠沛流里的路途、风尘万里的苦旅。而这些时光里所有精彩的发生都会是岁月颁予的勋章:你在你想要的生活里!你给过自己这样一段无悔的时光!
我们该过怎样的生活,或是什么才是正常的生活。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按自己意愿、承诺和言行,遵从自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活着!
一种不去辜负也不愿迎合的生活,这世界有人正在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