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增强幼儿教师的急救反应能力与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11月21日,常宁市人民医院护理支部党员在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吴国英的带领下,来到伟才幼儿园为教师和小朋友们普及“海姆立克”急救知识,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急救知识培训正式开始啦!罗红护士长结合4岁男童吃果冻时被食物噎住的案例,详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
小朋友们听的可专心啦,还能积极勇敢地进行互动,给小宝贝们竖起大拇指哦!
老师们一丝不苟的练习学好科学的急救技能小朋友的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
来来来,瞅瞅我这小眼神“海姆立克”是啥?是只恐龙吗?听听护士阿姨怎么说……
阿姨,我学会了,我想来试试!
力度要刚刚好这我可要好好练练回家再让麻麻陪我练
阿姨,我不怕因为我是小小男子汉可是……你可以对我“温柔”点吗?
教师和小朋友们齐心协力练习操作,两人一组对手的摆放位置、用劲力度、按压次数等细节反复练习。
小超人在认真地练习这手法,超乎你的想象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给我们表演了“感恩的心”手语舞。学习科学的急救方法,防范于未然。通过此次活动,我院护理支部的党员们用行动帮助提高了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们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又名“海氏急救法”。是美国医师亨利·海姆力克(Henry J·Heimlich)1974年发明的一套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方法
幼儿篇(3岁以下的宝宝)
应该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也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儿童篇(3岁以上宝宝)
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来源:常宁市人民医院
文:李小花图/编辑:宣传科初审:吕荣婷终审:吴国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