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历史悠久的柏坊古镇,居住着一个人称“怪老头”的老人——屈运雄,他是交通运输队的工作人员,却写剧本、搞创作、当演员、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年至80岁,却还一腔热情要牵头成立柏坊镇龙舟协会,把晚年献给文艺……
这个“怪老头”,其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故事。1939年出生的他,3岁丧母,6岁丧父,清楚记得父亲死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童年时代在黑暗的旧社会受尽欺压。13岁,只身闯到衡州轩辕街(今环城南路)郑氏作坊当童工,用牛角加工纽扣,老板只管三顿饭,不付一分工钱,屈运雄每天起早贪黑装、卸铺店十多扇门页,一年后,却被老板借故开除。
苦难的童年磨砺了屈运雄不屈的性格。解放后,屈运雄报名参军,被分派到新疆建设兵团南泥湾大生产"三五九"旅72团,在部队,屈运雄干过通讯兵、司机、汽车修理,敢打敢拼,一干就是26年。期间,他和妻子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
1984年,他和妻子退伍返乡,均安排在常宁市运输公司松柏运输大队工作。回到地方,屈运雄继续以军人姿态投入工作,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写书法、写剧本、搞创作、当演员、吹拉弹唱样样行,还利用在部队学过的技术加工酿造啤酒,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和好评。因此,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并给予特殊加薪晋级。他曾担任基层主要负责人,收拾整治"烂摊子“,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使企业扭亏增盈。
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屈运雄却一天也没有闲下来。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培养少年京剧表演爱好者;热衷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和比赛,多次获得表演奖牌证书;热心公益事业的他,还牵头成立柏坊龙舟协会,到处找人、筹设备、组队伍,垫资又出力,忙得不亦乐乎。
屈运雄表示,待龙舟协会成立后,他还想带头捐资在柏坊沿江风光带建坐墩,方便每年端午节观看龙舟比赛,对未来的公益事业,他还有很多想法正等着去实现……
来源:大义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