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宁城里的桥多姿多彩,数量众多,历史悠久。
常宁城里的桥按地理位置分为:北门桥、西门桥、南门桥,还有不出名的小桥:宜水桥、潭水桥、草桥......
常宁城里最原始和最有韵味的桥,当所宜水桥,是城南通往宜城小学的必经之桥。四十年前,宜水桥无所谓桥,只是几条碗口粗的杉木,用扣钉敲打紧固而成,没有栏杆,人行走上面,浮浮沉沉,晃晃荡荡。震耳欲聋的波涛声,仿佛大渡河上铁索桥,非好汉不过。
十岁那年,行至此地,波涛汹涌,暗流翻滚,脚踏杉木,只剩哭喊,无论大人逗我,笑我,激我,腿打啰嗦,心发颤,泪流满面。
老爸把我抱在胸前说:有木就是桥,有桥能过河,不怕,不怕...并剥开我手中的熟鸡蛋哄我,边吃边笑。那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桥”。
时光易逝,当年的孩童,此刻伫立桥端,看宜水河面,宛如平镜,映衬周糟,高高低低,黑黑白白,纳风聚雨,走过春夏,包容秋冬。任日月星辰,披风霜冰雪,宜水依旧,桥自伟岸。人却茬代,如若倒流,愿舍万两黄金,回到懵懵懂懂的我。
常宁城最独特的桥,是老西门桥。桥面全是一米见方的青石铺就,足有四米宽,雨水刷过,青石显亮,玉石不过尔尔,桥杆雕龙刻字,石狮坐镇,桥墩三组,全部是巨石堆砌,呈“箭”字形。劈宜水三股,入潭水而去,缝隙间野草丛生,有弯腰入水,有见风点头,特有的毛竹藤缠绕巨石,伴青苔,写沧桑,看唐宗宋祖,说乱世明清。北有赵州桥,南有常宁桥...
最能干的桥当属老北门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常宁到衡阳的必经之路,没有桥墩,由三组青石”拱”字形成,桥面是水泥,单薄清瘦,汽车在上面呼啸而过,沉稳老练,任劳任怨,沟通南北。至今想起,为设计者点赞,奈何历史变迁,物以新为贵,竟然拆除了,惜之!惜之…
草桥,名字是怎么来的,就无从得知了,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草桥街。但是草桥在常宁却是最有份量,最有故事的桥。
独拱,两头青石堆砌成斜坡,用水泥勾缝,远看像染霜的梅花嵌与其中,有小孩或坐或跳,嬉笑其上,不时敲打铁栏杆,发出如古钟般的浑厚之音,悠久绵长。
一对石狮子,分列两侧,坐南朝北,怒目圆睁,犹如一对大金刚护佑常宁城。旁边一排排的银杏树,高大的树冠呈伞形状,一直延伸到解放南路。夏天,桥上就是纳凉的圣地,大人们一把蒲扇,一张竹椅,手提一壶茶,聊着油盐酱醋茶的故事。小孩则互相追逐打闹,偶尔还有放风筝的。而我就喜欢骑在桥头那对狮子上,嘴里哼着自己都听不懂的歌,想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合江桥
记录老一辈常宁人点点滴滴的草桥,留在记忆里,刻在灵魂里,融进了血液里,永不消散。
常宁桥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不分寒暑,不分昼夜,把人们从彼岸迎来此岸,从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城外,走向四方,默默奉献。
这就是常宁的桥。
来源:大义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