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370|回复: 0

一只不该打碎的小花碗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1-2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有个财主家大业大,为人慷慨,非常好客,跟亲戚朋友往来甚密,客人进屋无不就餐,他认为:留客人与自己品酒尝菜,海阔天空,这是显示才华与尊贵的大好时机。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与大气,托熟人,找关系,好不容易买到了十只御用小花碗。从那以后,家里来了贵客,就用这种小花碗来斟酒。一段时间后,财主家拿御用小花碗喝酒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知有多少富豪都想来他家用御用小花碗喝一两次酒。  

在一次干杯中,两人都有醉意,碰杯时没有把握好力度,将其中一只碗碰出了小缺口。出现这种情况,说尴尬,其实也不尴尬,因为两人酒兴正浓,所以无所谓。更有幸的是:某个“收藏”爱好者偷碗时,把那九只好碗都搞走了,唯独留下这只破碗。碗虽然破了,但是,这是一只御用碗,是财主家富裕的佐证,很有纪念意义,故此,一代又一代,谁也舍不得丢弃。


这只碗默默无闻地放在碗柜角落里。传到第五代时,家里穷了,处处都得省吃俭用。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就更应节约了!为了限量,儿媳就用这只碗盛饭给婆婆吃,哪怕盛得满满的也不会超过二两米的饭,好在不是杂粮。儿媳说:“婆婆啊,如今只能将就就这一碗了,劳力者尚不能饱肚,你老不干活,暂时委屈一下,要想吃第二碗,除非你老能教儿子多长一些本事,否则,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过了二十几年,婆婆去世,当年的儿媳成了婆婆,现在的儿媳认为婆婆当年刻薄了自己的婆婆,我应该要比婆婆利害,每天只能给一小碗米饭。

媳妇用这只碗盛饭给婆婆吃成了“规矩”。这样的规矩传到第四代,儿媳不但存在同样的心理,而且变得更加刻薄,每天只给婆婆盛一碗红薯。到了五荒六月,去年的老粮食已经吃完,今年的新粮食还没有出来,在新老相接出现缺口的日子里,就给一碗野菜。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碗,依然是这只碗,可烧制的花纹换上了另一种新的花纹:这种花纹是由多年来的食物干涸后而组成的,再加上一代又一代、一层又一层的指纹。内径越来越小,外径愈来愈大,质量也越来越重。如果要讲收藏价值,也许不亚于当年被盗的那九只碗了。

这年除夕,中午吃团圆饭,除了双目失明、又有风湿病的老母没能同席,其他人都围在那张百多年的八仙桌前划拳品菜,酒醉饭饱之后,就各顾各的去了。儿媳照常用那只碗盛了一碗红薯,增加了几块箩卜,放到婆婆床边的高椅上,转身跑步出门。

婆婆听到送饭来了,她心里想:“今天过年,虽然是他们吃过的剩菜剩饭,但是一定少不了一碗大米饭和鱼肉之内的汤水吧。”婆婆想到这里,通过几经周折才从床上爬起来,当她摸到竹筷,往碗中一试,心里就凉了半截:又是几节红薯!婆婆心中十分难过!

听别人说:“我儿子近几年的家况好起来了。虽然不算富有,但也不是很穷,怎么到过年的日子了,也没有一口好吃的呢?”尽管如此,再伤心也拗不过肚肠的呐喊,婆婆又拿起筷子,很不情愿地吃了一口,停了好一会儿,再吃一口,她一边吃,一边哀声叹气地埋怨儿子是个妻管严,埋怨自己当年不该刻薄自己的婆婆。如今儿媳对自己不好,自己只能是哑巴吃黄莲——有口难言了。婆婆流尽了眼泪,伤透了心,最后还是没能忍得住,大声地哭了起来。

      儿媳听到哭声,气不打一处来,步入婆婆的住房,就高声地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得你个好兆头!在过年的日子里,也哭哭啼啼,你是死了儿子,还是死了本身,屙不得血你就莫屙啰(吃不得你就别吃)!”儿媳一边骂,一边去夺婆婆手中的饭碗。由于用力过猛,抓得又不太紧,碗在手里滑动了一下,那个小缺口划破了儿媳的大拇指。十指尖尖痛含心(心脏)啦!痛感遍布全身!就在这一瞬间,各自都松了手,碗掉到地上,成为碎片。

碗落地的哐啷声,加上疼痛的尖叫声,连成一片,传遍了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孙媳妇在厨房里洗碗,听到哭喊声,还以为是老娭毑跌跤了,急忙跑到祖母的卧室中。

自己的儿媳来了,婆婆依然在不停地吵闹着,儿媳妇看了好一阵子,开始劝起自己的婆婆来:“妈,您老就不用说了,娭毑是长辈,您老是娭毑的晚辈,别说不是娭毑的错,就算娭毑有不对之处,您老也不能谩骂自己的婆婆。因为孝敬长辈是晚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遇到什么事情,您老首先就要考虑自己做得如何,若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娭毑还会有意见吗?若是没有做好,那就得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不能尽职尽责?所以,凡事怪罪长辈的都是错上加错!正如您老与我的关系一样,假如这只碗是您老打碎的,我就不能说是您老的错,因为您老是我的长辈,是我没有孝敬好才会导致矛盾,出现问题就是我的责任!”

“话要说回来的是: 今天打碎了这只碗对您们并无大碍,真正为难的,还是难倒了我:待您老进入娭毑的年龄时,我再也无法用这只祖传的小花碗盛饭来‘孝敬’您老人家了,好可惜啊!”

听了儿媳的话,婆婆恍然大悟,转身向自己的婆婆认错,请求原谅,并从厨房里端来好菜好饭,喂给婆婆吃。

婆婆的婆婆还在生气,孙媳妇又来劝老娭毑……

打那之后,两个两婆媳有如两个两母女,大小事情都能有共同的语言和互相关爱的心声以及行动,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团结的气氛以来,家庭收入一年好于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来源:常宁民间文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