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城市个别群众担心大米可能涨价,同时开始去超市抢购粮食。 ▲图源网络,其他城市抢米现场
抱着刨根问底的原则,询问了这次抢购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传闻不少国家启动国家库存计划,增加粮食储备;一些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还有一个原因是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 但是,现在抢购屯米有这个必要吗?常宁人要不要去抢米?来看看官方的回应: 今天(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披露了中国粮食库存详情,并表示,没有必要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分享了四组数据,有助于消除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顾虑: 1、粮食产量 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2、人均粮食占有量 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3、粮食库存量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4、谷物进口量 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也在会上表示:“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中国近年来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粮,即面粉、大米,市场供应能力都在30天以上。官方的这个回应是告诉大家:我们真的不用担心没饭吃, 中国虽然人口多,但是还远远没有到粮荒的那一步。即使官方不出面澄清,我们也应该很清楚: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质,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向来喜欢囤粮,国际上的粮价上涨对中国粮食市场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中国人向来“居安思危”,这个好习惯在本次疫情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在大部分物资全靠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挺了下来。长期的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就是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因此中国时常出现各种抢购物资囤起来的现象,也非完全不能理解。但是信谣传谣,动不动就恐慌性抢占,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从抢盐抢菜到今天的抢米,这种由谣言推动的集体恐慌其实都是对国家深深的伤害,大家有想过没:如果每个人都抢购实际需求十倍的米放在家里,放烂发霉,对自己对国家损失多大?而后又出现短暂粮食需求空白,对市场的经济伤害又有多大?毕竟“没有不停的雨,天一定会晴。互相争就不足,互相分就有余”,总结起来就像上图写的那样:咱不抢了行不,大家还是好好过日子吧!请求大家可以让身边更多人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未雨绸缪是中国人的一个优点,提前为未来做好规划无可厚非,但现在国家粮食储存还很充足,粮价还很稳定,完全没有哄抢大米的必要。 那么在这次抢米囤米潮里,常宁的超市怎么样呢?会不会也有抢米的现象?我们走访了常宁几家大型超市和粮油批发部。 从现场来看,超市里的大米存货惊人,大米售卖区跟平常并无二致,常宁人在这场抢米风潮里,表现得非常淡定从容,并没有出现听风就是雨。超市购物的王女士说:“最近我听港过粮食会涨价,这纯属谣言,家人和朋友都不信,就连我70岁的婆婆都说了,共产党不会苦了我们百姓的,大家都还是很愿意相信政府的。”草桥街某粮油批发店的李老板表示:现在店里和仓库的大米储存还很丰足,其他店的情况也一样,至少可以保证常宁大部分超市正常供货。
对于抢米,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一起留言讨论 如果可以请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