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700|回复: 0

蓑衣

329

主题

350

帖子

25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4
发表于 2020-5-31 07:2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有人说起蓑衣,就知道这个人的大致年龄,也晓得这个人是在说过去的年代,更知哓蓑衣属于乡村间。
它可以避雨遮寒,并与斗笠不可分割,形成千年不变的“二人组合”。
那个年代那时的乡村,下雨天,一群男女身着笨重粗糙的蓑衣在田间地头劳作。
民间还流传一段朱元璋穿蓑衣当皇帝的故事。朱元璋从小给人家当牧童,一次在草地休息时睡着了,姿势恰似一个“天”字。同伴见朱元璋衣不遮体,脱下自己身上的蓑衣,盖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正翻身仰卧,那裳衣就像穿在他身上的龙袍一样威严无比。朱元璋与蓑衣“龙袍”的故事虽是一则笑话,但对于贪困农民来说,历时千年的蓑衣虽不比龙袍,实在是当时不可缺少的遮雨挡风避寒的日用工具。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雨衣,不知道蓑衣。只能吟出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头头是道地背诵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公元1O82年,诗人苏轼正与友人于黄州(今湖北黄冈)的郊外踏青,一场暴雨突然而至。大家都淋成落汤鸡,狼狈不堪寻找躲雨之地。唯有苏轼满不在乎,依然在风雨中闲庭信步,并填词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寒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样的浪漫都是文人雅士之事,他们都是旁观者。实际上蓑衣翁就是广大劳苦大众。
如今蓑衣已进历史博物馆了。而雨天,多种多样,色彩各异的雨衣穿在人们的身上,已成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