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毘帽峰,矗立于常宁大义山中,海拔509米,灵山福地,古风岸然;又酷似大义山的“龙头”,古称“龙头峰”,与大义山“龙身”主峰牛迹石、“龙尾”至圣寺,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形似一条巨龙。据史载,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时沿舂陵河而上,距常宁城东六十里处,至阳嘉洲,仰望大义山,巍峨绵绵,翠绿福地,好一派锦绣江山。不远处,有一峰突傲众岭,直插云霄,峰顶有庙,犹若毗卢帽,又与南岳祝融峰毗邻,当即豪情大发,金口一开,御封“毘帽峰”。随后朱厚照登上毘帽峰,但见古刹岸然,视野千里,“北瞻衡岳,南望九嶷”,层峦叠嶂,云海翻腾,田园瑰丽,河山锦绣,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故慨曰:“如此异峰古刹,邑人之福也。”兴而书下“乾坤皆到眼,日月正当头,果是名山”14个大字。
▲远眺毘帽峰,犹若毗卢帽 廖学能 摄
美丽传说:
1、元帝赐福恩泽当地百姓
据传,公元前395年,同为盘古三清所化的玉清元始天尊(元帝),为探寻太清圣人太上老君在大义山主峰牛迹石留下的足迹,至大义山,恰逢龙头峰附近犀牛群妖作怪,引得山洪爆发,毁坏民房、良田无数。元始天尊见状,施法降牛,犀牛见势不妙,纷纷逃向舂陵河,却不想一犀牛刚逃至龙头峰山腰,就被道术点中,化为岩石,但身体仍倾逃舂陵河方向,惟妙惟肖,年深日久,光滑剔透,又似“犀牛望月”,成一奇观。
▲村民隆重祭祀毘帽仙王 曹莉娜 摄
当地村民为感激元始天尊之恩德,遂在龙头峰顶建“元帝庙”,传道赐福,香火盛行,盛名远扬,方圆百千里百姓纷至而来,络绎不绝,成为当时湘南道教名观。元帝庙旺盛,道士骤增,而山上无井,道士担水要徒行下山到舂陵河,上下十余里,煞是辛苦,不远千里、跋山越岭而来的乡民,却无解渴之水。元始天尊怜众生疾苦,遂以大法,以地下暗流,引舂陵河水至山峰,泉涌成井,夏不干涸,冬不冰冻,满而不溢,喝了治病,饥能填腹,百姓感激天尊之功德,遂曰“神仙泉”。凡来此乡民,必虔诚饮水一瓢,以谓“上善若水”。
▲毘帽峰下是美丽的舂陵河 吴一龙 摄
与耒阳交界之舂陵河中,因河水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一洲,洲之阳有一墟市,物阜民丰,百姓嘉乐,因而名“阳嘉洲”,古风岸然,耐人寻味。
▲龙狮腾舞、锣鼓震天祭奠毘帽仙王 曹莉娜 摄
明时,徐氏、曾氏、谢氏相邻,三人相约,爬毘帽峰,砍柴割茅。突然,山中蹦出来三尊木刻菩萨,惊喜之余,三人商量将三尊菩萨供奉在毘帽峰顶庙里,称其“毘帽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发达,繁荣昌盛。不曾想,还真如愿了。于是,徐氏、曾氏、谢氏子孙年年登毘帽峰,烧香还愿,虔诚仙王,且每年轮流由一个村负责把菩萨从毘帽峰接下来,游行各村,子民祭拜后,便把毘帽仙王神像安放村祠堂,供奉一月,再送回毘帽峰庙里。
▲古香古色的静乐庵 郭兴成 摄
长此以往,就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每年六月初一,徐州村、上游村、红卫村、茅坪村尤为隆重热闹。这一天,嫁出的女儿,早早携夫带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双亲,在外亲戚朋友无约而至,拜亲访友,热情而又虔诚参与接菩萨活动。
2、娇艳牡丹独立江南第一香
▲每逢春夏之交,毘帽峰牡丹娇艳怒放
相传,公元690年,唐朝女皇武则天改唐立周,初定天下,召集文武大臣,设万人宴以庆功业,下旨命御花园百花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尊,不愿献媚讨好,没有开放。武则天勃然大怒,下令火烧牡丹两千株,其余赶出京城,发配洛阳,在牡丹被发配洛阳的途中,有株红牡丹显了仙形,变成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女。她深怕再遭天祸,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安度,便在途中逃脱,向南而行,昼夜奔跑,来到大义山,见前有舂陵河,后靠毘帽峰,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更爱恋乡民勤恳、率真品质,和睦邻、安稳度日的美好时光,便扎下根来。奈何南北有异,水土不服,枝枯叶黄,不见花开,沉眠不醒,如此过了八百年。一日,牡丹仙子苏醒,化作妙龄女子游山,突觉不适,昏倒路旁,正值正德皇帝游毘帽峰路过,上前救起,经御医诊治,皇帝亲身照料,病情好转,随后陪同游览毘帽峰,日生情愫,又感谢其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一夜缠绵悱恻,仙子飘然而去。说来也怪,牡丹仙子承接真龙天子贵气沐浴后,“王者之花”当晚怒放枝头。一夜之间,一山烂漫,大红的、玫红的、粉色的、白色的牡丹,分外鲜艳!此后,每到春夏之交,南方难得一见的牡丹在毘帽峰下竞相绽放,“国色天香誉四方,独立江南第一香,竞夸天下无绝双,牡丹毘帽分外香。”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花开美景,聆听美好爱情故事。
周敦颐结庐爱莲堂传儒学
▲毘帽峰有台阶9999级,意蕴九九极数
东汉末年,佛教东传,佛学大兴,佛门弟子寻名山大川,见大义山灵山福地,便居此参禅,立地成佛,并于“元帝庙”旁建“铁瓦寺”,又名“正觉寺”。据古迹“洋洋大观”碑刻称:每年二月,寺、庙震雷交作,俗云“雷神扫殿”。清同治元年,因灾庙焚。六年后重建,当地人竖石门,额刻“果是名山”,联镌“乾坤都在眼,日月正当头”。山庙历经沧桑,屡毁屡建,迭更而不失其之义,伟存至今仍存留古迹,常年香火不断,惠光普照。现经常宁、耒阳、桂阳三县(市)乡民募捐重修,内设石神龛七座,建前后殿和两廊殿,纵深12.3米,宽8.8米,面积108.23平方米,正是“晨滴露,日当空,游人香客醉朦胧。佛门胜地犹如画,庭院幽雅瑞气彤。”宋仁宗庆历4年冬(公元1044年),理学鼻祖周敦颐任郴之桂阳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于舂陵乘船而至,途经常宁,闻“元帝庙”之神奇,遂移步登峰游览,观义山之雄,叹峰壑之奇,赞山灵水秀之福,遂在大义山东麓平安村结庐爱莲堂;大理寺丞程珦恰逢路过,见其“气貌非常人”,上前攀谈,更知其“为学知道”,视为知己,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拜周敦颐为师受业,后程颐、程颢成了理学一代宗师。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几经起伏后,周敦颐移任永州通判,再经常宁,重拜“元帝庙”,见及天地干旱,百姓饿殍,感悟元帝之道,思量自身,朴实廉洁,俸禄甚微,仍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布粥恩施百姓,广倡“仁育万物,义正万民”。为感恩于天地馈赠,周敦颐遂于爱莲堂再讲博学。周敦颐后人为瞻仰先祖遗风,循迹于此,定居大义山麓平安村,此地至今仍有周敦颐塑像,及其讲学之爱莲堂和孝文化广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