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418|回复: 0

官岭原来还有这么牛的一个地方——滕家老湾

760

主题

847

帖子

32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25
发表于 2018-3-29 1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宁官岭镇——洪武年间,曾为中千户的封地   


对官岭滕氏一族来说,滕家老湾,是永远装着心中那一腔乡愁的地方。

沿S320线过官岭镇政府不远,左转进入一条隐藏在山林间的平坦村道,经过青翠嫩绿的菜地,穿过没过人高的金黄油菜花,便来到滕家老湾。村前地势开阔,一口一亩见方的池塘被村民精心砌上青色的护栏。池塘后,是公祠和青砖黛瓦的古民房。这是滕氏传承的最古老见证。

老湾所处的位置是双溪树,一个名字带有一丝文艺气息的乡村。这里的人们也深受文艺气息滋养,自先祖绵延子孙以来,便崇文尚武,以良好的家风传承延续。明洪武,中千户开宗传世       据滕氏族谱记载,滕氏祖先是一位中千户大将军。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名叫滕宗公的军人因军功受封中千户军职,宗公当时受朝廷委派到常宁、祁阳、鄠县三县交界处现常宁风景旅游区天堂湖(距鹅院约20公里的洋泉镇)平乱,后受封官岭鹅院,择仙岭脚下而居(滕家老湾)。受封后的滕宗公带着全家人来此定居,建立起滕氏家族。常宁宗公长子芳公代表鹅院新湾、次子茂公代表鹅院滕家老湾、茂公第七儿子道诚公居雷公塘。

在官岭人的口中,鹅院是一个范围较广的地名,涵盖了撤乡并区以前鹅院乡的大片管辖地,而现在,这里叫双溪村。      
兴子嗣,建房屋,中千户将军果然不负虚名,很快便在鹅院建立起了显赫的滕氏家族,并制定严格的家族规章制度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家风,滕氏威名振八方。

我们无法亲眼目睹滕氏先祖曾经的风光与显赫,却依然能在今天双溪村的滕家老湾找寻到当年的遗风与痕迹。三进一字排开的青砖古屋在村中央屹立,青石板的小巷,勾着青角的檐翼,雕着花的窗台,曾经的精致与繁华可见一斑。

古屋前的正中央,立着十多对拴马桩,军人下马归来的气势被展露无余。

“那时候有上马头、下马墩,有洗马塘、脱衣亭,气势非常了得!”村里年近70的滕虎丘老人介绍,“脱衣亭应该是武将穿铠甲归来后,需要穿上文官的衣服亲近乡亲,便需要在村口设一个地方换上大褂,就是脱衣亭。”
大跃进,变为公社食堂.1958年,浩浩荡荡的大跃进席卷整个中国,建公社,搞生产,成为每一个生产大队的主要工作,双溪村也成立了鹅院公社双西生产大队。因占地宽敞,房屋高大,滕氏古屋自然也成为公社食堂所在地。在小巷旁的一间房屋门上,“卫星食堂”几个大字依然醒目。

“在那个年代,村里人都吃大锅饭,一到吃饭时间,食堂里好不热闹,大人小孩凑成一团,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尽管艰苦,却也有着别样的意味,现在怕是再也见不到那样的场面了。”滕虎丘老人说。传家风,氏族依然鼎盛        历经数百年,滕家老湾依然古朴地屹立着。滕氏古屋虽已破败,先祖的古训,却一直被刻在墙上,被后人记在心上。

“家羡东阳门盈五福,文稱西土户集千祥”。古屋的门上,用石头雕刻着滕氏家族的一句对联,展示了家族的兴旺与繁盛。而对联下方的墙根处,则在两边刻着“脚深墙必胜,户大多非凡”,寥寥数字,既告诉了世人滕氏家族兴旺的根由,又成为先祖对后代最中肯的诫勉。      
在严格的家规族规制度和互助互济的保障体系支持下,滕氏一族勤学俭耕,兴旺和睦,相传数百年,将相之才也相继从这里走出,清朝嘉庆年间,有两兄弟生下的十个儿子全部中举,公议政使、议政使也大有人在。      
2012年,谨循古训的滕氏后人对祖先祠堂进行了修葺,以继祖宗伟业,兴后代雄风。新修葺的祠堂,又被人赋予了新的寄托,“仙领金背鸿传佳音,秀水绿庭花开富贵”,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景,村里的人们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