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887|回复: 0

大学生捡到iPad,却因发“失物招领”遭网暴?当事人回应…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1-3-15 1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一个失物招领,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据拾取者自述,他是某高校本科一年级学生,3月11日早上8点,他在教室座位抽屉里捡到一个iPad和一支苹果电子笔。


他发现iPad设置为全英文,且内置多款英语应用,因此判断失主可能是留学生。基于这一推测,他发布了中英文失物招领,并在捡到iPad的座位留下了纸条,写上了自己的电话和QQ号。


但他没想到,“所有的噩梦从中午开始”,11日中午,他收到一个QQ小号的好友申请,对方直接对其进行私信辱骂。于是11日14时,他在QQ空间发布了一篇文章解释整个事件,而从当晚开始,他开始受到更多人的私信骚扰。


校园论坛的一些用户据此认为他“崇洋媚外”,甚至还有人加他qq好友对其进行谩骂。


凌晨,他再次写下文章解释称,自己高考英语146分,使用英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双语留言非常自然。


在一片指责声中,也有不少论坛用户表达了对拾取者行为的认可,在他们看来,这位学生发布双语启事只是出于热心。


如今,事件持续在多个平台发酵,有媒体发声:“用思考代替盲从,用理性沟通代替情绪表达,才能摒弃偏见。”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识事物、评价事物,不是基于客观现实,而是立场先行,情绪一上头,就随意对人“贴标签”,“把偏见当原则”,如此种种的结果,只是伤人更伤己,让公共舆论场徒增许多戾气。
 
但过分的脑补,也是一种言论表达的病症。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的时候,恰恰需要的是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而不是无底线地联想、猜测、上纲上线。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ID:zqbcyol)、观察者网、新京报、网友评论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