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更是幸福美好的启航之年。端午节来临,在常宁塔山瑶族乡,瑶汉两族村民欢聚一起,带着孩子们用当地野生粽叶包粽子,为留守在家的老人送上软糯的粽子,共享美好幸福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五月五,粽子香满堂,过端午,包灰水粽是当地必不可少的“节目”。红豆杉树下,塔山瑶族乡西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大家围坐一起,选两片鲜绿的粽叶卷成圆锥状,装上糯米放入土腊肉,扎绳捆绑成串,放入准备好的稻草灰水中,煮上十几个小时,一个个清香四溢的粽子入口即化。祖辈沿袭下来的老手艺不变,但粽子馅料品类多了起来。村民赵三妹:花生米、豆子、腊肉……在粽子里包的东西也是越来越丰富了,味道更是相当不错。一米一叶“粽”关情。村民高云德是这两年回乡当村官的产业能人,当粽子出锅冷却好,他就带着村里的小朋友,给留守在家的老人送去粽子。高云德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趁端午佳节,带着小朋友们体验节日的风俗,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就培养他们要懂得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瑶汉一家亲。”常宁塔山瑶族乡用于包粽子的野生粽叶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面积7000多亩,除了用于包裹粽子还可用于蒸煮食品,编织工艺品,每年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就可创收90余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