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院就诊患儿中,每天新增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数量增多。儿科主任易纯慧介绍,夏秋季节气温升高,环境湿热,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一个孩子中招可能导致全班停课,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做好孩子日常生活护理。 点击视频观看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一般为接触传播或粪-口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发热、咽痛、流涎、拒食,口腔黏膜出现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或者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程一般持续4-6日,部分可达2周,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易感人群:多见于6岁以下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也多发于儿童聚集场所,如托幼机构等。
•少去或者尽量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不接触患病的儿童,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玩具、奶瓶定期消毒。 •饮食丰富有营养,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活动,提高抵抗力。 •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受凉。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周。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降温处理 如果体温超过38.5℃,或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可使用药物退热。如果体温低于38.5℃,且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要让患儿多喝水,同时可适当物理降温。退热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 •口腔和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软糯为主: 建议给患儿吃偏凉的食物,能缓解口腔的疼痛,不要给患儿吃很热的食物。在性状上,要选择软糯的食物,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吃稀饭、面条、蛋羹等,不能给患儿吃刺激性的食物。 (2)及时补水: 患儿生病后,本来就不愿意喝水,再加上嘴巴疼痛,喝水更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就慢,还可能导致患儿脱水,所以生病后,一定要保证饮水量足够。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关系很近,两种疾病是一个藤上两个瓜的关系,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疱疹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发病风险不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及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出现手脚疱疹与发热后,及时送医就诊,切勿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