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但却深入敌人腹地,时刻和病毒进行着面对面的“交锋”。他们奋战在一条隐形的战线,把实验室当战场,不顾感染风险,一次次与病毒“亲密接触”,他们,就是核酸检测员——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 “侦察兵”。他们身体素质过硬、心理素质过硬、业务技能过硬,总以最快、最准地速度找出藏匿的“病毒”,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为全力保障全市妇女儿童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2020年12月,常宁市妇幼保健院高标准建立了生物安全二级的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实验室启用后,6名妇幼检验人员持PCR证上岗,组成一支实验小分队,奋战在病毒检测第一线。也许,有人觉得核酸检测只要取样本、上仪器、出结果这简单三步就可以。其实,核酸检测工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从核酸采集检测再到出具报告,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标本由专人配送到实验室,首先要编号,录入信息,这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每一个样本标号后再一个个录入系统,这个才能连接大数据,才能在网络上查到检测结果。之后提取样本,必须在密闭的空间里人工加样到专用提取板,放入核酸提取仪。最后手工从提取的核酸中加样,上机进行扩增检测,加样要求精确到几微升,这些对佩戴双层手套的检验人是体力和耐力的考验。扩增时,还需要加入相应的各种试剂和阴性阳性、质量控制标本,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需要几个小时扩增后,分析结果,核对样本信息,进行结果审核。如果一切正常,就无需进行二次检测。如果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阳性,就需要第二次进入实验室,用不同的试剂按以上程序再来一次,直至结果准确才可发出报告。做到了环环相扣,严谨有序,正确无误。▲PCR实验室里,检测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着检测标本 实验室里,穿着防护服的检测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一个操作步骤,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每一份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采样、收样、取样、分装、核酸提取、扩增检测.....这些核酸检测必须的步骤一步都不能出错。从取样到出结果,整个实验下来,七八个小时,期间不能进食、饮水和上厕所,还要忍受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带来的种种不适。面对如此“急难险重”的检测任务,检验人员们无一人退缩和抱怨,有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和长时间的付出与坚守。他们24小时轮番上阵,昼夜奋战,每天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检测大量的标本。200多天来,未曾停歇过一天,累计完成超过数万份标本的核酸检测。 ▲检测人员正在操作仪器 今年7月28日以来,我省张家界市、常德市、长沙市、株洲市等地相继报告新冠肺炎确诊和无症状感染病例。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毒株,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明显增加,核酸采集工作量庞大。针对新形势,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对全院核酸检测工作进行重新安排部署,增加检测人员,确保检测过程快速、安全、有效,严防漏洞。同时将核酸检测增加至每日12小时的四个批次,确保应检尽检人员4-6小时出报告。此外,对科室已取得新冠核酸检测证书人员进行轮流培训,建立新的新冠核酸检测人员梯队,为随时变化的疫情做好人员应急准备。▲通宵达旦 2021年8月11日,常宁市防控办接报:我市发现2名人员核酸检测初筛呈弱阳性。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全院职工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凌晨3点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核酸结果出来一批,又一批核酸样本被送进去,寂静的夜里,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成了驱散疫霾、照亮前路的盏盏明灯。直至看到全部的检测标本结果成阴性,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脱下防护服,被勒红的额头 检测人员的工作职责就像侦察兵,再累也要细致严谨,才能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每天工作都是一种考验,虽未出现阳性标本,但大家对于防护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面罩、乳胶手套......各项防护措施。全身湿透,鼻梁、耳后被压得红肿,脸上布满勒痕……离开实验室脱下防护服,每一位检测员身上到处都是长时间工作的印记。在负压的实验室工作时间一长,面屏、护目镜上就会产生雾气,而且口罩勒得较紧,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被汗水浸湿的衣衫和泡白的双手,勒红的脸颊......这都是检测员的“标配”。▲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检测工作中 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妻子和丈夫,但当他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进那“与世隔绝”的实验室里,他们就是与病毒战斗的战士,是疫情防控战疫的侦察兵、尖刀兵,他们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困难,用忙碌的身影诠释着医者的责任和担当,用职责与忠诚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一管管样本和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书写着和疫情斗争的无悔青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