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都要去报亭看最新的漫画?你是否还记得每天上班前都要去报亭看看没有自己想要的书刊杂志? 常宁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各行各业“逆流而上”,避免被吞噬。越来越多的高楼、商场拔地而起,常宁大街小巷的店铺也在进行着快节奏的迭代更替。 今天的热搜是什么,软件又多了什么新功能。热点、短视频成了我们日常追逐的事情,努力跟上节奏,不被这个时代淘汰。 然而常宁的一些老行当、老店铺却逐渐消失,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与我们越走越远。 比如,曾经矗立在城市各个街头的报刊亭。
01.报刊亭
一个阔别已久的地方 报刊亭,本是一座城市的街头文化。它是斑驳陆离的县城里残喘的人文气息,就像一个小街坊,笼络着周围的居民。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给这个曾经遍布常宁街头的小行当带来重击。那个不超过5平方米的小亭子,记忆中的常宁曾有许多家,那种程度就好比现在街上的美宜佳,但如今……听紫阳步行街这家报刊亭的老板娘说:以前,常宁有整整24家报刊亭,而现在真正撑下来的就只有4家了,而这其中就只有我家在卖杂志了,而且最近的一期是2020年8月的《知音》。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根本没有在意,就像我们对文字逐渐失去了耐心。报刊亭开始被我们忽略,大家都习惯性低头看着手机匆匆路过,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面世界的风吹草动一下子就能从手机上获取,方便、快捷,纸媒的“弊端”在这个时候彻底被暴露了出来。门前冷落车马稀,报刊亭终究还是“输”给了这个时代。 02.报刊亭
藏着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但是话说回来,报刊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一本本书刊、杂志给予我们的青春陪伴。 试问在座谁没有在厕所里,抱着一本《故事会》蹲到脚麻;谁上课的时候没有看《阿衰》、《爆笑校园》、《豌豆》......
那个时候,《故事会》里的奇异故事,《知音》里的感情故事,《读者》里的励志故事.....承包了我们整个读书年代。《故事会》、《爆笑校园》、《阿衰》看完要记得收起来,说不定转眼间你爸妈就给没收了然后问你下一期什么时候有。在手机和网络还没有大量占据我们生活的时候,报刊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报刊亭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哆啦A梦一样,无论你想要什么,它能给你变出来。每天一放学,就想往报刊亭里钻,爷爷买报纸,我们买《阿衰正传》。 后来,我们似乎很久不提笔写字了,我们买书可以足不出户了。 但原来在此时,报刊亭也渐渐开始没落。 为了维持生计,如今那些本就少得可怜的报刊亭,有的在卖各种报刊杂志的同时,也做起了小卖部的生意——水、零食、玩具、烟酒槟榔……
报刊亭也改名为便民服务岗,正式开启“啥都有啥都卖”的时代。 ‖亭内的墙壁上也不再是各类书刊的海报
报刊亭的副业首选就是卖小吃,也许是因为只有美食才能留住匆匆的路人。不管是转变成杂货铺还是小吃店,已经是比较好的情况了。我们看到更多的,其实是这样的场景——报刊亭只剩下亭子孤零零的立在街边,外墙贴着各种各样的广告海报,浑身污垢但却不招人厌烦。紧闭的报刊亭倒像一个城市的见证者,见证着身边的高楼立起,见证着人们的迁移,一张照片就能将这代人拉回那个年代。 /// 每个人的青春仿佛都格外的相似,而至于街角的报刊亭,对于我们而言,更是一种成长的记忆。我们不曾想到,与报刊亭的缘分竟缥缈如斯。 当下的我们,如果不是急着买瓶矿泉水换零钱,可能与它对视的机会都没有。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许多陪伴我们成长的事物都在消逝。但是每一件事物背后,都会留下一个沉甸甸的年代故事,它们是鲜活的文化符号,它们会永远活在回忆里,只要我们不忘记。 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 也有可能要消失在下一代人的记忆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