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外出应酬、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只有一个月。
这个答案既残酷,又现实。而对于远嫁的姑娘,逐梦的游子,外地求学的少年郎……你们有多久没陪父母吃过一顿饭了?
- 01>“万一哪天我不在了,要等你2个小时。” @听雪 36岁 创业者
我是常宁扬中人,06年“远嫁”到祁东。对父母来说,除了家乡以外的城市都是远方,因为他们只有我一个女儿。
老爸爱喝酒,老妈爱吃鱼头、茄子、红烧肉……他们的喜好我都记得。年轻的我们总是以为,现在交通发达,回家那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可是我们却忘了,因为工作、家庭等等因素,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回奔波。如今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年大概只有5次左右。
记忆里最深刻的一顿饭是我出嫁的前一晚,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老爸感性的一面,他对我说:“明天你就要嫁出去了。从小你就很懂事,以前一直说不会嫁远方,但是现在还是走了百公里之外,万一哪天我不在了,要等你2个小时。”一瞬间就泪崩了,难受了整整一夜。到现在十多年了,一直记得……
如果你情非得已而远嫁,也请常回家看看父母。毕竟,这一生,我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太短太短。
- 02>老妈一来,冰箱就塞满了家乡味 @大K 28岁 技术员
我见到爸妈的频率还是蛮高的,虽然在衡阳范围工作,但老妈经常来看我。她每次过来给我做饭,都恨不得把老家的厨房都搬过来,鸡、鸭、鱼、蔬菜
我已经快30岁了,老妈还总是担心我在外面吃不好穿不暖。来看我的两天里,包饺子、做馅饼、炖汤…一直在给我囤口粮。
我最喜欢的蔬菜是蚕豆。爆炒、豆泥…老妈总能变着花样给我做。不过,我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吃蚕豆,这件事我竟然上大学之后才知道。
其实活了20几年,爸妈喜欢吃什么我真不知道。家里的饭菜都是根据我的口味烧的,外出点餐也是挑我喜欢的,他们总爱说:“你吃的,我们都爱吃。”
- 03>我爱吃的腌黄瓜竟有“17道工序” @晶晶 31岁 程序员
“吃饭没?”、“吃点好的,别省钱”、“外面的饭少吃,太油了不健康”……不经常跟父母一起吃饭,但一到饭点,我的手机会准时响起。有时是电话,有时是微信,内容千篇一律,都是跟吃饭有关的。
有次我在外地工作,想吃老妈做的腌黄瓜。就兴致勃勃地从菜场买回了新鲜黄瓜要学着自己做,妈妈在电话那头笑起来:“你做不来的,要是刚摘的新鲜黄瓜,要选大条的,洗好后要切成段晾晒。腌黄瓜的香油要买乡下自家榨的,油味比较香……”前前后后说了17道工序,我都听懵了。
要知道,我妈是个超级怕麻烦的人。想带她出国游,她总是笑着摆摆手说麻烦,要办护照要签证要搭飞机,还要排队换钱语言也不通。但是做起我爱吃的东西,却有着十二分耐心……
时光真的太残酷了,我现在都还能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爸妈有挺拔的背脊,年轻的面容。但上次回家无意中瞥到爸妈两鬓斑白的头发,才意识到他们真的是老了……
父母的爱,从来不会嫌麻烦,也从来不怕烦。
- 04>为了给我送菜,可以坐上3小时客车 @一页书 29岁 销售
为了离公司更近,我在县城附近租了房子。虽然同住一个城市,回家吃饭的次数却少的可怜。平时应酬,节假日加班啊都挺忙的。“没事没事,你要是忙就别折腾了。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回来,妈给你做好吃的。”老妈经常这样安慰我。却少的可怜。平时应酬,节假日加班啊都挺忙的。“没事没事,你要是忙就别折腾了。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回来,妈给你做好吃的。”老妈经常这样安慰我。
有次本来说好回家吃饭,晚上临时有个方案赶不上回去。爸妈就把做好的菜打包好送到我租的房子里去。坐客车来的,来回将近3个小时,他们却从来不嫌远。其实我知道他们就是想看我一眼……永远是他们在体谅我、迁就我。
其实渐行渐远的一直是孩子,而父母,却总在不遗余力地向孩子靠近。
虽然我们和父母的关系,终究会如龙应台《目送》里的经典段落一样:“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人的一生大概会吃98000顿饭,而父母的人生大多已经过半,那我们陪他们吃饭的机会又剩下多少呢?
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的繁忙,距离的阻隔……对父母的关心逐渐被冲淡在各种琐事中。就连陪伴他们的时间都变得那么有限。看完这个视频,你会发现:终有一天,父母的人生会成为我们的子集。可否在余生的计划里,给他们一部分的空间,不要丢掉最终要的那份牵挂。
(视频源自网络)
这个中秋,回家吃饭吧,给父母多一点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