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光隧道,我们来到了大洪村古建筑群,这里位于常宁市区东南方向17公里处的西岭镇大洪村,大洪村是在2015年由大洪村、大排村两村合并而来,并在同年3月被公布为常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筑群为南北布局,由月光明、新屋场两个湾场组成,总体空间设计特点鲜明,在风水学上营造一条由“棉花岭一一月光明古建筑群——月光塘——农田一一邬家溪一一农田一一新屋场古塘——新屋场古建筑群——后龙山”构成的中心景观轴线。月光明始建于清早期顺治年间,盛行于清代中期、后期,延续至今有380余年,新屋场始建于消院期道光丁未年间(1847年),延续至今有160余年。
初秋的气温依然燥热,中午驱车来到这里,从建筑外围看到周边已经被水泥砌筑的砖墙保护起来,踏入古建筑内,浑厚的古老气息徐徐袭来……大洪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据《邬氏族谱》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祖先仲宗奉朝廷旨意,带着家眷夏氏、儿子才博、才厚、才高、才明从江西丰城经水路至衡州府常宁县停衡头码头再迁梅埠桥大排洞,囤地垦荒,安居于此。待四兄弟分家后,才博迁至衡阳市,才厚迁至湘潭,才高迁至庙前,夏氏与才明留在大排洞。才明公分支发展至今有1200多人。”之后部氏分支在比繁行生态,垦荒耕种,建设家园,办私塾开小学。 《邬氏族谱》又载:兴文公是清光绪甲申十年(1884年)成立的村办义学组织,由村里各族解囊捐助成立义学。清代中期始办私塾,民国时开小学,建国初期便已普及了小学教育,除了接受本族子弟读书,还接受外村学子的求学,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常宁六中便是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学。由此邬氏人才辈出,为氏族乃至全村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古村人杰地灵,文风浓厚,人才辈出,历明朝至清代中期,大排洞邬氏开始出品阶官员,到民国,官员共计有20余人,教书先生,武勇之士不胜枚举,解放前夕,大排邬氏全部达到小学教育程度,解放前有50余人考入各类重点大学。如有翰林院庶吉士,监察御史恭轩公。恭轩公(1393 1432年),为大洪村邬氏先祖。据《邬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十三年殿试三甲第七名,赐同进士出身,送吏部观政改庶吉士,二任河南监察御史,三任山西监察御史。并显示其在外巡察时有扶正抑邪之力,亦有扬清漱浊之功。为官公正严明,为人敏学端正。
邬氏昌后公,乾隆年间生人,曾为县学生员,早年屡试不弟,后转而教育本族子弟,邬氏一族当时学而有成者,大多出自其门下。昌后公还热衷于慈善募捐事业,修桥铺路,功德流芳。比如现在还在使用的梅埠桥就是在他的倡导下捐资修建的。据当地村民口述,这里还曾有一名农民协会会长——邬同溪。邬同溪(1902-1930年),勤读诗书,才华溢众,秉性轩昂,为人豁达,1927年秘密加入地下共产党,成立了梅屋乡农民协会,担任会长,带头减租减息,分地主粮仓,马日事变后,国民党进行反扑,抓捕农民协会成员,邬同溪被捕关进茅房,被村民邬通模秘密从围墙下涵洞逃出去,在耒阳遇见罗荣桓部队,参加革命,在广西与国民党作战中华不幸牺牲,年仅19岁。抗日战争时期,54师驻扎在大洪村,在此一度与日军激战。54 师驻扎在大洪村期间,师部位于新屋场邬氏宗祠,初入驻时,勤务员搬邬圣阶家桌子,被休闲在家的邬致荣(时任南京警察局局长)发现,由此质问勤务员为何乱拿百姓家东西,师长谢曾得知后,令勤务员归还桌子,此后,54师在当地秋毫无犯。
在时间洗礼下,如今古建筑还保留有古民宅22栋,包含祠堂、公厅、民居等,多为二层建筑,双坡屋硬山顶、灰砖黛瓦、跌落式封火墙;檐口、门、窗等细部综合运用石雕、木雕、灰塑彩绘等,构图精美,工艺精湛;古巷纵横交错将民居紧密相连,古巷既是村内交通枢纽,又是地下排水设施,设计巧妙科学,四季干爽。大洪村古建筑群为典型湘南地方特色传统村落,是探索湘南地区本土民间建筑文化最鲜活的实物例证。作者:吴鲁西浪 刘 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