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洲”之名由来已久,传言说在舂陵河中,曾有一沙洲,云气氤氲,如烟似幻,如同烟雨之洲,因而得名“烟洲”。另一说法是,因为当地人们曾广泛种植旱烟叶,久而久之就成了“烟洲”。一句“舂陵古城,山水烟洲”道出了烟洲悠久的历史。烟洲集镇自古水运繁荣,位置得天独厚,水主财,在风水上就是“神龟探水”旺财局,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烟洲码头就是见证。
烟洲镇集卫星图
刚来烟洲时,肯定有人说“烟洲有三美,妹子豆腐水”,把水排在第三,不知为何?难道是妹子可以带走,豆腐可以吃了,水却带不走!反过来想或许就对了,一方水育一方人,因为舂陵河的水孕育了水灵的妹子,还能吃上一道可口的豆腐,最后再欣赏一下烟洲的美景。 神游烟洲,当然不是为了妹子,也不是来吃豆腐,是来看看烟洲这片土地的人文美景。 烟洲镇集位舂陵河水边,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就是一座烟洲戏台。据史料显示,烟洲戏台始建于清嘉庆八年,现坐落于烟洲集镇中心点。戏台为半砖半土木结构,台内壁绘有精美图案,主要为八仙、龙雕、“和”字大印。还有“出将”、“入相”门,寓意吉祥。相传,风水家曾言,烟洲戏台所在地址为虎心,煞气太重,不利于一地平安,故修建一座戏台以镇压。笔者认为,前面所讲“神龟探水”旺财局,但舂陵河在此呈“反弓”,是为凶煞,故风水学家所说镇煞气。戏台两柱上有清秀才所撰楹联一幅,今由本市文化名人、著名版画家,画家吴国威老师书写: 烟画麒麟,从从容容将人情世故双眼看破; 洲连鹦鹉,威威赫赫把英雄豪杰一脚踢翻。
烟洲戏台 好一幅嵌字对联,也是烟洲人文的体现。再往河边有,有一座惜字塔。在水运盛行之时,烟洲是常宁的“黄金塞道”,那时的人们既然商贾重镇,重商轻文。据传:在该镇双龙村有位老秀才家境富足,读了一辈书却不求功名,家里藏书却比粮仓还要高大。他爱书如命,惜字如金,每每见写有文字的纸片,都要弯腰拾起,当众虔诚焚化,以示敬畏。老秀才在寿终时,托族长召来了全村青少年劝慰:“识文断字人之本,人不读书不如猪,要惜字啊……我死后求大家变卖我所有家产及藏书,在舂陵河边建座惜字塔……” 后人根据老秀才的遗愿,在舂陵河边建起了一座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该塔看似无章,疑为泥身,实则水淹无痕,可抗风霜雨雪的玄机。据了解,2016年底,在烟洲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惜字塔得到衡阳市古迹修复专业队伍的维护和修缮,修旧如旧,并就塔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目前惜字塔面貌一新,成为烟洲的文化符号。来这里,我们应该怀着对文字,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惜字塔 商业的繁荣时过境迁,文化的脉络千年不断。常宁人们都以宜水潭水为护城河,殊不知舂陵河在远方默默的守护着你的子民。舂陵河孕育了烟洲人们有信仰、勤劳、智慧和勇敢。 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再往前五百年,常宁人口大迁徙。相传在明朝正德九年(1514)的一个夜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导致盟山峰周边的田园损坏,房屋倒塌。但令人欣喜的是人畜却无一伤亡。后来,有人在山顶发现有颗大古树倒地,树蔸朝天并傍有一石像,看似像一位仙骨道人,人们都认为是仙人护佑了大家,进而顶礼膜拜。此时,恰逢一名道长云游至此,他劝募四方,在山顶建立盟山殿,供奉道人。至清末年间,更增传奇,耒阳有罗氏三女入殿礼拜,一女心生欲念,当时殁于殿内。跟随家人欲将其尸运回安葬,竟久搬不动,时又大风暴雨,电闪雷鸣。人们骇异不已,许以就地安葬,雷雨方止。当即就殿前挖穴,仅挖三尺许,得一方石,石下为天然洞穴,遂礼葬之。尊奉妇人罗氏夫人,塑像配祀于殿。 盟山峰位于烟洲新明村境内与水口山两镇交界处,常宁人们得上神护佑,共沾神恩。 盟山峰道观 2003年湖南省宗教事务局接受盟山殿管委会的申报,派员考察,批准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并授牌认可。至此,盟山峰道观也是常宁境内唯一一个登记注册为道教(全真派)的宗教场所。据了解,目前盟山峰道观一个单身汉的栖身之地,真的是浪费了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礼请道教(全真派)道长住持道观。作为中国唯一宗教——道教,常宁稀有的道教文化资源,必要做好正面宣传,不能让人们佛道不分!道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忠实,最真实的载体,利用这个稀缺的资源再加以地方特色带动常宁文旅项目升级,或许是个契机。近日国家13部门发文鼓励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促进乡村旅游,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信仰不是迷信,是绝对是带个人感情的,有传说, 就有崇拜,有崇拜就有精神力量。烟洲新龙村有一古樟树,树龄不知几百年,其枝有七,排列紧致,粗者须4人合抱、细者亦有一人之围,远看像七位端庄贤淑的姑娘,故称为七姊妹(七姊樟)。村中互传,若有人看见树上有姑娘梳头,即喻意此人有福气,将来必能高升。其实已不可考据,但湾场近年来,人才辈出,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不得不令人称奇。 七姊妹樟树 据一个好友提供信息,常宁管氏就是在舂陵河烟洲上岸后,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至今他们家族还保留着修建于民国二十一年的祖谱。闲聊中,他从长辈口中得到,对族人管代淮甚是了解。管代淮原是薛岳的部下,参加过衡阳保卫战。黄浦五期,国民党少将师长。新中国解决前夕,国民党陆续退往台湾,管代淮也不例外,必须得走,不走的话,GCD不会放过他。无奈之下,他临走之前到过村里,与村里的老人了见了一面,带些亲兵从烟洲坐船到松柏,然后到衡阳,从衡阳坐军列去了广州,然后就到台湾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过。解放后,有大地主背景的管代淮家父亲管世德枪毙在常宁县城。据老辈人讲,管氏家族宗祠都是管世德出资修建,包括修桥铺路到荫田,家有良田山地上千亩,为烟洲最富大财主。 烟洲管氏族谱 神游烟洲,溯古追今。烟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近百年来文化交融。清末就有意大利天主传教士进后,成为湘南地区的总部,但二战时,意大利属敌方,传教士陆续回国,解放后,天主教解散,教堂改作他用或损毁。 “三十三年走日本”(即1944年)是常宁上辈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在荫田烟洲一带上岸然后达到水口山的,古镇街市上的人伤亡几近一半。史书至今犹记:“死633人,失踪116人,绝户107户……”。苦难兴邦,常宁人们对那些年的历史没有湮没! 烟洲地势平坦、田土肥沃,是常宁的“油茶之乡”、“烟叶之乡”。勤劳的烟洲人民种植了稻谷、油菜、芝麻、烟叶、柑桔、等农副产品。 梦回常宁,继续关注,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