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351|回复: 0

别人清水塘,挺进水口山——常宁工业能否绝地逢生?

530

主题

559

帖子

21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7
发表于 2018-11-7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在我的眼里,常宁没有工业(产业)经济早些年,作为一个在地图上没有名字的小县城,常宁属于中国两千多个县城之一而已。九十年代初升格为县级市后,起色也不大。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工业的兴起,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叔辈们赶上了潮流纷纷出走,成为沿海城市的建设者,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的无不是农民工作为基石。紧随其后,八零后(包括九零后)的我们算是尴尬的年代,扩大招生的政策使我们多读了几年书,于是乎成了“南漂随军”,算是上农民工二代。漂泊多年,家乡还是原来的模样,在我印象中的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大后,再回到家乡,看到的是老孺弱小,原来的土砖屋,小平屋盖成了小楼,虽然马路修了,但田地荒芜。再看城里,体验不到拥挤的农贸市场找不到人的焦急,只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让人叫不出名字,识别不出方向。
原来竖直不到两公里的县城,如今已修到三环,(一直找不到二环)南北东西据说已有三十公里。说有变化,是常宁这座城市的建设速度在近十几年的速度是日新月异。说没有变化,是大部分百姓收入仍靠外出打工,赚钱回家养老和小,或许为了娶妻生子和供小孩读书,你还得在县城买套房(从原来的丈母娘经济发展到现在小孩经济)。
事实证明,常宁的房产行业繁荣是绝大老百姓对房屋的刚需供给的造成的,另一番景象是消费水平(逼格)又远远高于经济发达城市,一边吃喝玩耍,牌赌也风流。别人问我:常宁有什么经济产业,创造价值,我还真想不出来。这些年招商引资的进来一些鞋加工业也并没有形成产业经济,其他诸如传统的油茶,茶叶等农特产品那只能当噱头,旅游业那就更不如加工工业来得直接和快速。
于是,常宁在我的眼里,似乎没有什么工业(产业)经济,老百姓的参与性不强,也就没啥幸福感可言了,简而言之:外地赚钱常宁花的恶性循环。再来看一下,近日在常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数据显示说常宁改革开放40年来硕果满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91家,2017年完成总产值258.9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7.28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184倍、308倍。这个数据好不好,其实我也看不懂,但有比较就有伤害,同期,长沙县生产总产镇1431.1亿元,就算隔壁的耒阳市生产总值473.15亿元,我们仅是人家一半多一点而已。
是差距,也是动力,近十年来,常宁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也是大手笔,关停淘汰小采选冶企业,对水口山三、四、六厂落后产能的逐步予以淘汰退出。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开始在水口山有色循环产业园重点发展有色产业,并先后引进五矿金铜项目,承接株冶搬迁,在宜阳工业园围绕电子信息、制衣制鞋、智能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重点发展轻工制造产业。重点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常宁市有色产业、纺织产业已列入衡阳七大千亿产业链,铜铅锌、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金翼铅业3个项目已列入省100个重点产业项目。是动力,还需要发力,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有项目,要资金,要人才,有配套设置。
常宁目前的人才科技水平处于中低水平,虽然有数据显示2017年专利申请总量达30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3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65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6家,高新技术总产值达124亿元。这些都是账面消息,而这些,放在笔者暂居所在地广州花都区相比,就是零头不到——2015年花都区发明专利首次过千件,达1576件,2017年专利创造总量突破万件大关,达11124件。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一个产业经济的优势,而创造这些成绩,来源于人们群众的创造力!一个没有工业产业经济的,就像是坐吃山空。常宁市曾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之称,但随着矿产资源日益减少,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因矿而兴,也因矿而衰。比如说曾经因煤矿而闻名的盐湖是何等风光,但在这次村镇合并中改革中就被小小的三角塘镇给“吞掉”了,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二、地图上的水口山上学时,父亲说,如果你想在地图上找自己的家乡,先找到湖南再看衡阳,上面有水口山。没错!地图会标注“水口山”的地名,反而没有“常宁”二字。
建国以来,水口山就是常宁的一张名片,世界闻名的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水口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以南40公里的湘江之滨,常宁市水松地区,铅锌矿开采远溯于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常宁县志》有这么一段描述:“汉代境内居民已掌握简单的采矿和炼银的技术,常宁有“茭源银场”。在宋代,当时乡人见矿中含有银质,以为是银矿,于是竞相集资开采。
到明朝万历年间,该矿已经很发达,采掘工人多达数千人,开采的目的仍然以提银为主,其次是提炼硫磺,而对于水口山特有的铅锌矿石则弃之不用。直到清代以后,这处世界上铅蕴含量最大的矿区才逐渐被世人重视。水口山矿务局以前是局级的国有企业,其行政等级还高于常宁政府一把手。曾作为共和国铅锌工业的“长子”,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制造提供了重要金属原料,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几十年来,水口山矿为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工矿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有力支持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建于1983年,高达148米的大烟囱,其高度和规模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所有烟囱,成了当时的亚洲之最,辉煌可见一斑。在这里曾经创造多个第一,并在这里产出了新中国第一锅铅。随着资源日益枯竭,资源型企业相继破产,为服务矿区兴办的商贸、物流等企业也纷纷倒闭,人口外流、市场萧条、消费萎缩,经济发展形势严峻。民生问题突出,解决就业压力大,2010年采掘加工企业失业万余人,失业率达13%。职业病患病率高,矿地矛盾较为突出,阻工、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冶炼废水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水环境质量超标涉及人口47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口山江河日下。而近十年来,为解决水口山千疮百孔,水土流失,草木枯萎,污染超标的环境成为政府和民间各方的头等大事。笔者曾看到湖南长沙包括水口山本地一批又一批的环保人士对水口山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多方奔走,维权,联合当地人们群众举报违法盗采企业,检查企业排放是否达标,督促政府实施治理问题不遗余力。随着企业改制,当年“香饽饽”的矿区,如今残垣断壁。水口山矿物局也被湖南有色控股和五矿集团收购了,慢慢地,地图上水口山的字样不再那么明显,也代替不了常宁,当年人们口中的矿工,也不再吃香。
2013年3月,水口山三厂以及一系列的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将会建成衡阳首个工业旅游基地“水口山铅锌工业博物馆”。痛定思痛,水口山未来的路在何方?在各方博弈下,株冶项目落户水口山,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是常宁政府争取株冶项目,还是株冶选择常宁,作为局外人不得而知,但不妨管中窥豹。


三、“株冶”的前世今生普通百姓可能对冶金不太熟悉,但湖南的冶金工业是全国有名的。笔者也不从未来接触过矿业冶金等行业,作为非专业的冶金不谈技术,但我知道全国知名的中南大学,就是在在原来的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湘雅医学院在2000年合并组成的,其中采矿、粉末冶金、材料等专业相当厉害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可以说中南是一个典型的矿业类院校。
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三一重工老总梁稳根都出自这里,校长黄伯云的飞机刹车副碳材料获得过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再来说一下说株冶, 90年代的株冶如日中天,当时在湖南省工业企业利税、销售收入处于前三名。职工福利待遇明显“优”于周边企业,不少知名大学的毕业生都挖空心思往株冶“挤”,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大都"荣归故里”,职工走在外面也是“响当当”,职工找对象更是“顺风顺水”。这些与常宁同时期的水口山何其相似!
株冶所在地,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核心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曾经聚集了五矿株冶集团、中盐株化等261家企业,形成了以冶炼、化工、建材为主体的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高峰期年产值达256亿元。相当于常宁去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密密麻麻的“烟囱林”,成为清水塘“欣欣向荣”的代名词,一度成为株洲城市发展引擎和名片。过去60年间,数百万吨铅锌从这里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株冶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然而,这里长期粗放式发展,基础设施老化,落后产能集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从2013年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明确要求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2021年)来确保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安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为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的重要环节。
统计显示,仅近10年来,株冶共投入30余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锌、炼铅工艺,形成节能环保的“铅锌联合绿色冶炼生产模式”,淘汰落后工艺;水处理工艺不断升级等等。列为重点工程,自然花了不少钱。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株冶即使是技术改造,重工业污染在所难免,必须转移和转型。转移、转型,路在何方?
株冶株冶党委副书记刘伟清介绍,:“转移在省内,转型在市内。”“转移”,株冶的冶炼生产拟转移至衡阳常宁市水口山地区,以全新的技术装备,建设中国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转型”,规划在株洲地区建设株冶管理中心,打造有色金属营销板块、新材料研发服务板块、环保技术研发服务板块。冶炼生产正式告别清水塘,挺进水口山。 清水塘企业搬迁改造完成后,这个老工业区将华丽变身为工业遗址公园、保税物流中心和生态公园。
不久的将来,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将全新崛起。远在200公里外的水口山即是株冶的缩影,株冶项目选择是水口山算得上异地重建,也是“对口支援”。

四、水口山壮士断臂后能否起死回生党和国家政策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如何保障绿水青山,又能打造出金山银山。环保是一道绕不过的坎,考量着执政者的能力。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的强迁,环保等问题虽然有所遏制,但一个个又在违法违纪的通报声中倒下,治理环境问题也是一大波“补牢”行为,又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公开报道说,近五年来,水口山投入了6个亿,进行环保的升级改造,最直观的,就是实现了烟气的全部收集和处理。部分企业排放的烟气,比国家标准还要低一半。 还进行了设备改造,安装有机胺尾气脱硫装置,通过它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附解吸后 制成硫酸产品,实现了污染物资源化。既能实现环保要求,又能创造新的价值。具体的还是要体现在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上,否则投入的6个亿和600个亿都是一个数字罢了。
衡阳及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南省“回头看”检查工作也把水口进行重点环境问题专项督查,对突出危险固废和土壤污染治理,按照“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的要求,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整治好尾矿库,对关闭矿山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常宁市长豪言:以“零容忍”态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务院将常宁市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种危机感,有紧迫感为常宁加快转型提出了要求。
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多元、人居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面对诸多困难,常宁市积极探索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方面,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发展能够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特色技能密集型企业。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实施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这些,在我们看来,或许还没有见到大的成效,比如说在湘江松柏段,水质相信比之以前应该有所好转的。
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只有早来与晚到。政府在规划建设上也不全如人意,但大局规划上是有目共睹的。常言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幸免的。相信每一位常宁人都有赤子情怀。水口山辉煌的历史,无数人豪情壮志。这里红旗飘飘,人潮涌动,号声震天,是毛泽东早期亲自开辟的工人运动阵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八百矿工上井冈,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的中坚力量。
五十年代后,这里更成为国防工业的积极参与者。比如六厂积极加大环保投入,成立了“铍毒安全防护及保护劳动力攻坚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制约铍产业发展的难题。在国内另两家铍冶炼厂因防护不善相继停产的情况下,六厂为中国的铍工业保留了星星之火,成为了亚洲唯一的铍冶炼厂。可以说常宁的工业经济就看水口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实施3311发展战略,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第一方阵。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中国五矿的成员企业,为助力创新衡阳建设、推进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水口山在优化投资环境,统计显示水口山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8.3%,增幅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排第一,是振奋人心的。


五、我们还在想什么政府的新闻报导或许千篇一律,笔者认为可读性不够,但政治意味不可忽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先进技术为我所有,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内地城镇建设大有可为,特别是常宁政府近几年“大手笔”的项目即是发挥常宁独特的地理优势。
比如说牛仔城项目,就是想办法解决劳动密集型的就业需求。当然,笔者曾剑指环保等问题——是考虑经济(政绩),还要不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文章发布,主要还是在外务工的常宁人都有关注,都清楚洗水污染的严重后果。但在家的农民却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征地,就意味着可以分到一大笔钱。如果不征地,还只能种那一亩二分地只能养活那张嘴。可以说,想被征地分钱是绝大部分默认的心态,包括我在内。
前段时间在村民微信群里,有乡亲还担忧地问:“听说牛仔城开工建设了,我们村的小河(潭水)会不会浸染。”我回答说:“只要牛仔城开工建设,我们村是最大的受益者,为什么?第一,没有征我们村的地,无损失;第二,大部分在外务工的乡亲们都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第三,可以带动周边其他产业经济及消费,何乐而不为?”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开始嘀咕了,这是什么调调,怎么跟之前的文章完全不一样,是不是被统战了?
其实不然,潭水自东南方向朝西北流入城区,如果潭水污染了,即将毁掉半个常宁城,更何况常宁新城正是朝东南方向扩建,所以不用担心潭水被污染。再说,要建成新塘那么大的一个工业园区还犹未可知!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常宁这片绿水青山上兴建一座全新的牛仔城肯定是经过考察论证,理论上是不会造成诸如新塘那样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中国的工业技术也不可能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即使如此,也并不代表笔者对环保就不关心了,在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排放,包括地下渗透,空气污染,未来对土质的破坏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这是全民对环保的重视,特别是有关部门检测更不可松懈。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据了解,引进牛仔城项目时最招商引资就是污水处理项目,并通过多次实验论证,以达到最佳效果。湘南纺织产业(牛仔城)项目推进的非常顺利,800多亩的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完成,说明老百姓对征地还是非常满意的。在一个农业地区兴建工业,对老百姓来说是新鲜的,也是很期待的。但还是希望政府征完地后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防止某些人征地后变得真正的“一无所有”。
比如说,某些人就把征地补偿款赌博输掉了,这些负面教材就不少。所以,在对待征地补偿,住房安置,就业、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或许都是目前或更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的。    再说株冶项目从的清水塘搬到水口山的事,清水塘地区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地区之一退出清水塘地区产能,在水口山打造世界一流的铜铅锌产业基地是希望水口山能老树逢二春,让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以“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为目标,铜铅锌项目的建成后吸引铜杆项目、铸造企业、等企业等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为水口山千亿产业园区的形成打下基础。
按照规则二期全部投产使用,将有望成为华南大区第二大工业用户。为了吸引这么多的产业进驻常宁,相信常宁市在营商环境进行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仅仅是口头吹牛逼估计别人也不是傻子,再说,前些常宁的营商环境估计也是有所耳闻,对现在的国家政府,投资环境都作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改变昔日落后的观念,改变官本位思想,优化服务意识,需要铁腕手段,在项目用地、税费减免、技术扶持,落地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出台优惠政策。同时也需要全民参与,树立常宁好风向,特是重大产业转移就像 “搬家”,总是往好的地方走。
相信,以这一次株冶为契机,水口山一定老树逢春,再续辉煌。相信,常宁更美好!



         来源:包道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