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958|回复: 0

恭喜南詹正骨、常宁石盘鸡毛龙两项目双双上榜!

530

主题

559

帖子

21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7
发表于 2018-11-16 18: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

衡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传承基地、实训基地


还有

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七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一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基地、实训基地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精神和有关要求,经有关部门推荐、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筛选和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审议后公示无异议,现将第七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一批衡阳市级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实训基地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要求,坚持科学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的传承、传播工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衡阳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1日




南詹正骨上榜第一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基地

让常宁市中医院医务人员难以忘怀的是,2014年5月28日,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杜家毫兴致勃勃来到该院调研,他走到展示台前,饶有兴趣地向院长邓芳文了解南詹正骨的起源、发展历史,顺手拿起医院自制的中成药詹氏消瘀酊,询问药效,得知詹氏消瘀酊镇痛效果好,杜家毫表示肯定。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伸大拇指盛赞南詹正骨疗法


在该院骨伤科,永州市祁阳县11岁男孩刘力力右手桡尺骨骨折,两名医生正在给他进行复位治疗。杜家毫走到病床前鼓励小男孩要勇敢、坚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观看了治疗过程。当看到医生拿着理经刀,一拔一拉,不到10分钟时间,小男孩的右手就能活动自如了,杜家毫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南詹正骨真神奇!”


杜家毫随后与医生进行详细交流,询问了南詹正骨接骨十二法在复位治疗骨折方面有哪些优势。杜家毫说,南詹正骨的治疗手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尤其是费用低。嘱咐医院一定要传承好,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南詹正骨”又名“茅芦正骨医学”。是一种运用独特手法接骨和祖传秘方自制的骨伤系列中成药来治疗骨折的传统医学。


“南詹正骨”起源于晚清,创始人詹顺庭年青时为豪商保镖护送银货受伤而立志习医伤之术,在滇、黔、湘诸省师事十余人,吸纳众家之长而自创“南詹正骨”医学体系。


南詹正骨疗法创始人——詹顺庭

1924年,詹顺庭应邀为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和其高级将领治病,谭延闿亲笔题授“济世益民”横匾,颁发甲级勋章一枚。詹顺庭在水口山矿务局任伤科医师期间,凭借南詹正骨医学多次治愈时任北伐军旅长何健的骨折损伤疾病后,于1932年被已升任湖南省主席的何健邀请为全国第二届国术比赛的高级医疗顾问。比赛第三天,北派一选手被南派选手从十多米高的擂台上击败坠地,气息奄奄。经詹顺庭施以理经刀、疏经术,伤者立起,自行回到原队,翌日长沙各报均以大字标题进行报道。何健以其术奇,书赠“今之华佗”四字匾额,从此,南詹正骨驰名全国,创始人詹顺庭成一代名医。


1933年,詹顺庭应邀赴穗、桂为广东省主席陈济堂夫人和李宗仁治愈跌伤。1935年,詹顺庭应邀赴武汉、南昌为因坠机受伤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湖北省主席杨永泰治病,因其实施手法整复、疏经术、药物治疗十分灵验,被称恩师。詹顺庭在南昌住留期间,适蒋介石在此视察,闻其名,邀其接见。宋美龄也在旁,在听完“南詹正骨”医术概况汇报后。宋美龄觉得詹顺庭医术确实高明,于是邀请他赴南京中国国医馆讲学。


詹顺庭根据临床经验还创立了“十二时辰点打穴用药物治疗原则”、“疏经术”,发明了理经刀、鹤嘴式手法钳等“南詹正骨”适用器材。其学术思想经后人发掘整理,形成“南詹正骨”核心学术思想“茅芦正骨医学”。


鉴于“南詹正骨”当时在三湘大地的影响力,1973年,衡阳地区卫生局和空军四五九医院来常宁中医院举办一期学制一年的中医骨科学习班,40名学员系统地学习了“南詹正骨”接骨医术。1979年11月,由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湖南省骨科经验交流会”在常宁县中医院召开,与会专家和代表参观了“南詹正骨”操作流程,高度赞扬了“南詹正骨”技术。


目前,“南詹正骨”弟子已发展到132人,遍布华南大地。“南詹正骨”除在全省影响较大外,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重庆、黑龙江、新疆、浙江等全国15个省、市、区都有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常宁以外的住院病人占医院收治骨伤住院病人数的50%以上,被誉为“湖湘骨科泰斗”。


注:以上南詹正骨相关资料选自《常宁市中医院因“南詹正骨”闻名省内外》一文,作者方富贵。



常宁石盘鸡毛龙上榜第七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常宁市罗桥镇石盘村萧家鸡毛龙已传承十代人之多,自诞生到现在近300年,别具一格,历史悠久。每逢佳节,石盘村都要耍灯、唱戏,引得三乡五里的村民来观看。


石盘萧家独具特色的鸡毛龙,与其他地方的龙在制作工艺上有本质的区别。鸡毛龙,是双龙,每条龙共七节,由龙头、龙筒、龙杆(龙把)、龙圈、鸡毛龙鳞片、龙背、龙肚皮、龙尾组成,组织舞龙队员14人,耍珠2人,扛字灯4人。整条龙都是手工自行制作,十分繁杂,挑选好无污染、无杂质、色彩鲜艳的鸡毛,插入杆筒内,一条龙身的鸡毛龙鳞片不少于2000片,构成“龙的骨架、鸡的羽毛、鱼的鳞片。”


石盘萧家的鸡毛龙舞法和其他地方的舞法也不尽相同,它是与字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钟鼓乐调佳,鸟声弄来音秀丽。龙凤呈舞瑞,花色飞去风景新”,随着字灯的不断变换,龙也变换着多种形态。在32盏字灯中,“石盘萧家”四盏专供舞龙用,它可组成6首诗、6首词、9副对联,寓意十分深远,是一种乡村文化、历史传承。


来源:大义常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