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513|回复: 0

每天坐16个小时,年赚仅数千元,常宁的卖报人还会坚持下去吗?

2641

主题

311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68
发表于 2019-4-24 17: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你有多久没有买过报纸杂志了?

曾经,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和情感。那时候每个月都有固定阅读的杂志,中旬的《故事会》和月末的《青年文摘》,都成为了那时最期盼的事情。新杂志到手的喜悦和纸质书那股特有的书香味儿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阅读的兴起,智能手机、电子书也在人群中普及,纸媒功能逐渐弱化,在多样化阅读的冲击下,杂志和报纸的地位也越来越低。

我们曾经最爱看的杂志

熟悉的《知音》、《故事会》、《读者文摘》“老板,来本最新一期的《故事会》;我要的连载小说今天到了没;老板,拿本《青年文摘》……”这些情形我们一定不陌生,曾经街头巷尾的拐弯处,坐落着一个个绿绿的报刊亭,印象中的报刊亭总是这样的熙熙攘攘。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报纸杂志,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上下班途中,买一份报纸,浏览下当天的新闻,或是关注一下自己喜欢的文学或时尚杂志,是我们几代人的生活阅读习惯。

一大箱囤积的过期书刊

书看似小本实则身价颇高,这一箱至少亏损三四百元不知从何时开始,报刊亭在这个城市中变得不那么随意看见。当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原始的阅读方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近些年报刊亭的生意逐渐冷清,经营难以为继,全国范围内的报亭数量也正在削减。据了解,咱们常宁的报刊亭最初共有24个,而现在大多数的都因为维持不下去而关停了,数量也是逐年减少。

位于紫阳步行街的报刊亭近日,小编采访了紫阳步行街附近的一家报刊亭。该报亭的经营者为邓女士。小编了解到,报刊的利润越来越低,让邓女士不得不去探索些新的方式,该报刊亭已不再那么“名副其实”邓女士说,现在看报纸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看报纸的年轻人也少很,且一般都是看得人多买的少,只有固定的几个老人家会经常照顾生意。每天好的话能卖出报纸十份左右,每份报纸的利润也就两三毛,而一份过期没卖出去的报纸亏损的成本则在1.5-2元之间。以前代销的话卖不出去的报纸还可以退回去,现在都是包销了,没卖出去的话就只能自己承担亏损。

报刊亭正对的就是公交站台而每一到盛夏酷暑难耐的时候,看守报刊亭时人几度热到中暑,而每天数小时的劳累,已让她的脖脊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做不了重活,而自己又没有其他劳动能力,所以报刊亭有时候还得请人帮忙。

附近帮忙看守报刊亭的熟人
她说,家中原本有6口人,而老公在长沙突然发病去世时,留下家中的四个70多岁的老人和尚未大学毕业的儿子。而婆婆在儿子去世后曾三次自杀,每次都要花费五六千医药费,还要花钱请人照顾公公。家中买房欠下的二十多万也仅仅靠报刊亭的收入偿还。

位于人民医院门口的报刊亭随后小编又来到了位于人民医院的报刊亭,这家报刊亭已开了6年之久,并且还是唯一一家正在售卖当天报纸的。报刊亭老板说一般知道她这里有当天报纸卖的人还会特意赶到这来买。而报纸书刊都是由衡阳邮政局统一送来,当天的报纸一般都要下午4、5点才能送来,甚至是第二天。因为销量少有段时间还一度停送了。

前来买水和准备复印的路人小编在采访过程中不时看到前来买水、衣架、洗发水的路人。老板说这也是迫于生存压力,只能努力拓展“副业”,现在看得报纸杂志的人越来越少,杂志价格也已经从4元一本涨到了6元。如果一年仅靠卖报纸的话也就赚两三千块钱,只能靠卖一些饮料、卖烤肠、卖玩具等生活用品来补贴。而有些报刊亭也“开发”出了更多种多样的业务:卖毛巾和床单、配钥匙、卖煎饼、卖泳具……报刊亭俨然变成了杂货亭。

这是小编走访的几家报刊亭中唯一有当天报纸的一家真正还在卖报刊的报刊亭正在减少,或许过不了几年,林林总总的报刊亭就只余下一座空亭。再下一步,它可能就要彻底从城市中消失,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杂志、报纸,陪伴了我们整整一个时代,可能是从童年到成年或是成年到中年。现在,它们太慢了,除了个别一两本真正爱看的杂志,我们很少再在路过报刊亭时买上些书本杂志,也不会再为了一期卖断货的新刊跑遍一条街的报刊亭了。

售卖的报纸也仅仅只有《环球时报》、《作家文摘》、《文萃》

老板说跟以前相比买杂志的人现在很少了由此,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关于报刊亭的出路在哪儿?人们需要阅读,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如今的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了主流,某一个观点、某一个事件,都可以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供人们在闲散的时间,花费3-5分钟进行阅读,但真正的知识,往往是成体系、有逻辑,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并进行深度阅读的。而报刊杂志作为传统的碎片化阅读载体,已然大量被取代。报刊杂志的内容,如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报刊亭能否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或经营模式获得新生?这都是这个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位于常宁一中门口的报刊亭

虽靠近学校,但这家报刊亭也仅仅是经营一些饮料食品并无报纸杂志售卖

位于新市政府广场附近的报刊亭

位于万隆步行街入口的报刊亭

背面早已被贴满广告,也不再卖报纸杂志

位于群英西路东升百货超市附近的报刊亭

毕竟,曾经,在报刊杂志兴盛的时期,这一座小小的报刊亭,有着我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期待,有着我们对阅读的渴望,藏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未来,报刊亭将如何生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