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近六旬的朱诗柏,2017年担任荫田镇双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他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带着感情奋斗在扶贫一线,做群众贴心人,办实在事。仅三年时间内,脱贫43户147人,村两委班子由“软弱涣散”逆袭成为镇“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市“农村基层组织五化建设示范村”。
上午9点,朱诗柏正在给广东务工的贫困户周贻兰打电话,确认资料签字手续问题。“你儿子今年上半年雨露计划补贴是1500元,7月10号到的帐,今年下半年的还没有发,还要过一段时间,好好好,那感谢你了。”今年57岁的朱诗柏于2017年来到荫田镇双龙村任扶贫工作队长。当时的双龙村属省级“十三五”贫困村,村内自然资源贫瘠,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思想保守。这让刚接到任务的朱诗柏感到压力重重,有人就劝他,都快到退休的年纪,身体又不是很好,没必要往前冲了。但他却说,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自己在举手宣誓的时候说过,要为共产主义事业终生奋斗,一定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带着责任与使命,朱诗柏来到双龙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采用“白加黑”的方式,在短短40天时间内就完成了18个村民小组,530户的情况摸底。
双龙村负责人对记者说道,“他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是一清二楚的,你随便抽一户,他都可以把整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说出来。”
正是朱诗柏对村里情况充分了解,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在落实扶贫政策上,让贫困户享受政策不漏一项,享受扶贫资金不少一分;在因户施策上,想方设法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对非贫困户困难家庭也是可帮尽帮。
黄名元老人,以前一直寄居在亲戚家里,现如今不仅搬到了石皂易地搬迁安置点,还有了两份稳定的工作。从他这,记者了解到他的工作和住房问题都是朱诗柏帮他解决的,现在他在养猪场一个月能有2700元的收入,在药材公司一年也能拿到4000元。
黄名元老人口中的药材公司是一家浙江人开办的公司,于2012年来到双龙村。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以种植“迷迭香”药材为主,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与村民沟通不畅等一些因素,导致公司发展进度缓慢。朱诗柏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争取资金项目,在解决水电路等难题的同时,也打通了村民就近务工挣钱的渠道。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油茶产业4000多亩,吸纳当地40多名贫困户就业。朱诗柏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村社合一的形式,将这个扶贫资金放到合作社。去年每一户是180元一个人,剩下的一部分我们就是放在村里面用于购买公益性事业岗位。”
在双龙村扶贫的道路上,朱诗柏将贫困户帮扶与村里基础设备建设同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村级活动中心,完善交通,修水渠,铺设自来水管,完成电网改造增容,三年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精神足,村两委班子由“软弱涣散”到“团结稳定”,连续多年被评为镇“优秀基层党组织”,市“农村基层组织五化建设示范村”。
廖常安老人是双龙村石皂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后,第一批入住的贫困户,他也是双龙村深切感受政策福利的贫困户之一。从他口中,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评价,“现在这里既种了树,又有了花园,环境搞得相当好,我现在在这里住的挺舒服的。”
双龙村的老百姓从衣食住行感受到扶贫带来的好处,不仅拉近了村两委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让双龙村“和谐文明”随处可见,在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村民的极大理解与支持,村民没要一分补偿款,没有一个人阻工。
群众的满意是对朱诗柏最高的褒奖,更是他奋斗扶贫路上的强劲动力,双龙村所有的人过上幸福小康生活是他最大的愿望。在接下来的扶贫途中,朱诗柏仍将风雨无阻,尽职尽责。“虽然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我还是争取继续把这个工作干下去,一直看到所有的老百姓脱贫,今年计划帮助村里的4户5个人实现脱贫。”
来源:大义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