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阳志广
戊戌年六月十九日,我怀着虔诚的心情投向梵净山的怀抱,十几位同道者结伴自驾游,首站到此。第二天清晨,是个大晴天。从黑湾河车站,坐着观光车,汽车从山脚沿山沟小溪边盘旋而上,穿行在树林里,经过老山门、龙泉寺、观音瀑布、望佛亭,一路上汽车左摇右摆,时而抬头,时而俯冲;游客惊叫声时起,不久就到终点。梵净山底索道站就在不远处。来到了登山角,仰着头向四周探望,森林茂密,树木葱茏,天高云淡。看前方,路边的碑牌上写着万步云梯0步,当时有人说:“一万步也不多啊”,索道售票员说要爬四五个小时,来之前大家都准备徒步上山,听了要走四五小时,有人“哼,我一个小时就拿下”!有人犹豫了,想坐索道。妻也问我,能否可行,我说可以坚持。但大多数人徒步登山,犹豫者也放弃坐索道,加入徒步的队伍。我也怀着一鼓作气的豪情开启了挑战它的征程。
始沿石砌步道拾级而上,轻松自在,两边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空气清新。没有山外的暑热,少了山外的喧嚣。林间鸟儿时而发出清脆的鸣叫,时而跳跃在树枝梢头。有人也改编着不同的歌曲,向着它们歌唱,来表达我们欢快的心情。一边行走,一边拍照,可刚爬到到一千步,就汗流满面了,心想:还是岁月不饶人呀!登一会儿台阶,走的一会儿平路,山坡时陡时缓,爬着走着,快一个小时,看到前面有个2000步的标志。啊,有点失落,爬了这么久还只有五分之一。有人想往回走坐索道,但往回走又要花时间,坐索道也只到6600步处。唉,只好继续爬。远看上面出现一个休息的驿站,有人以为到了,大声叫道:到了,快啊,上面就是。兴奋得往上冲去,谁知那只是一个休息的驿站,一看标志2700。大家停了一会儿。速度有点慢了,我有点气喘。此时,山上虽然凉快,仍是汗流浃背,我们一直在树林里穿行。到4500步的时候,我们又小憩了一会儿,感到累、饿、又渴,喝水次数也多起来。上面的路不像下面的路那么宽阔,那么平坦,而是越来越陡,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看不到山顶,四周远处景物可见,都是陡峭山峰,天蓝云白。树林幽静,低头登山,好像能听到心跳的声音,越往上越凉快,是修行的好去处。慢悠悠走着爬着,遇到台阶,累了就手脚并用,想着快点到达山顶。
到5500步时,山上不时有云雾飘过,树木也矮了,抬头看天,黑云密布,环看四周,云雾缭绕,好像要下雨,我们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我不时问偶尔从山上下来的游客,还有多远,要多久:还要两个小时吧,还要个把小时吧,还要四五十分钟。不管那么多了,大家互相鼓励着,坚持着。我的脚确实有点酸软了,走一会,歇一下。这一路上,除了我们一行十几个人,没见几个人登山,有几个青年小伙超过了我们,我们也超越了几个登山者。我们也变成几组,快慢不一。有人在喘息,有人奋力前行。专心登山,抛却凡间樊篱羁绊,我们就是置身在武陵山的桃花源人。爬着走着,听到索道声,看到了观光车,远远看到索道站了,队员们欢呼起来,决定到索道站 “加油”,脚步快了,这时下起了零星小雨,又催快了脚步,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十一点多到达索道站。
站前广场,已是人头攒动,不断有坐索道上山的游客。等齐队员,大家拿出携带食物,围坐在桌子边分享。此地风大,向山下看,云雾弥漫,向上看老金顶、红云金顶时隐时现。休息了一会,雨下得大了,各自买了雨披,有人打伞,继续攀登。
在风雨中,我们沿森林步道,随着人流,在木质栈道上一级一级向上。约半小时后,雨停了。梵净山蘑菇石,我终于来到你的身旁。惊叹于自然的伟力,时间老人用风雨为刀,不停地雕刻蘑菇石,它既像天上飞来之物,也似是地下生长而出,傲然矗立着。此时不见蓝天,阳光,但有云雾、奇石,云雾绕山间,就在身旁飘来飘去,云在脚下飘,人如在天上行,有如入仙境的感觉。远处金顶山峰突兀的拔地而起直指苍穹,挺立在那里任雾霭缭绕,近处只在画册上见过的蘑菇石,就在身边,能伸手触摸,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亿万年造就的书卷,层层叠叠,整齐又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这,谁人曾翻阅,几人能读懂?在云雾的轻纱曼舞中,忽隐忽现,真是美极妙极,给人以古朴、厚实、沉稳之感。
赶紧留影,四周都是云雾,多么希望天开眼,阳光普照,别样奇景出现。时间不等人,继续向老金顶进发,来到翻天印,片岩叠生,山峰陡峭,断崖如削,道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到九皇洞,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只好停下,背靠崖壁,躲在岩下,雨小了又登。到思过崖,游客摩肩接踵,险要处,紧拽铁链,小心攀爬,惊险异常。雨时大时小,时作时停,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风大雨之中,雨伞也无用,免不了浑身湿透,雨衣是最好的选择,但也小心被风鼓破。进果然寺,攀般若皋,在岩缝中穿行,沿岩石盘旋而上,攀铁索而登。老金顶沿途风景,缥缈虚幻,真是修仙的好地方!
终于登上老金顶,老金顶上有个观景台,面积不大,只容二十几人,最高处有燃灯殿,香烟袅袅。老天居然开一下眼,雨又停了,大家忙着拍照。从金顶远望,新金顶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没有蓝天、阳光,有我们开心笑容,心就是晴朗的阳光 。不能一目千里,一览众山小,却有云雾际会,浓密处黑云压城欲摧,稀疏时如堆积的新絮。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不时有游客上来,工作人员要求从顶峰另一侧下山,不走回头路。下山依然惊险刺激,单行道,铁索攀爬,惊叫声不断。到承恩寺时,由于大雨、大风,有几位同伴全身湿了,冷得嘴唇青乌,直打哆嗦。为照顾他们,不攀新金顶,只是仰望它雨雾中的雄姿。漫步天街,过龙凤亭,赏净心池,观万宝岩,陪他们坐索道下山了,有些遗憾。
出了索道站,阳光普照。下了观光车,太阳炙烤,热浪袭人,山外依旧喧闹。徒步梵净山,一步一台梯,一级一境界,敬佩那些为这座岿巍山川修造台梯的开路人。万步的神圣,万步展现一种精神。
自梵净山成为弥勒道场以后,人们便把三世佛祖定在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意即在梵净山登一次山,便寓意着经历了告别以往、反省过去、把握自身三个过程。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自己的脚下,徒步梵净圣土,竟然是步步佛理、层层佛法。
不经苦难,难成正果;不经磨砺,难见奇景。梵天净土,是清净之人的去处,带着虔诚才体验那清雅平静。
作者:阳志广 常宁市一中教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