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466|回复: 0

常宁古县城的历史变迁,作为常宁人,你知道吗?

2641

主题

311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68
发表于 2018-6-20 1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宁县前身新宁县治于唐神龙二年(706)由三峒(仙桥福和)迁麻洲,开元九年(721)迁宜江(即今宜阳镇)。县府设麻洲,只有十五年时间,就匆匆地移到宜江。天宝元年(742),改新宁为常宁,县治仍在宜江,距今已有1279年,宜江堪为最古老的县城。
宋淳熙六年(1179)正月,郴州陈峒起义,破常宁,湖南官军前来镇压,县城被焚毁。元至正十六年(1356)8月,红巾军倪文俊攻常宁,城再被焚毁。到了明朝,县城才开始构筑城池。洪武二十八年(1395)峒寇窃发,调衡州卫中所进剿留镇,副千户邓旺始设木栅。正统八年(1443)县城易筑土城墙。天顺八年(1464)城外砌石。成化二十三年(1487)重修。

万历元年(1573)加修,内外皆以石覆,周六百七十四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二尺,门四,东曰青阳,南曰临桂,西曰西江,北曰望湘,县城规模于是始备。民国时期,因战乱频仍,城墙渐成断垣残壁。1958年县城扩建,城墙被完全拆除。

县署何时设置,没有史料可寻。1992年8月,县政府院内基建时,挖出宋朝时期埋的镇安石,石碑上主刻有“镇安县宅”四字,下左方刻有“至和三年五月二十日建”,右有“将仕郎守衡州常宁县令陈”。可见,宋时县署设于西门。史书亦记载,县署地在城西门内,明正统初建,万历元年改建,崇祯十一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建头门,乾隆二十一年(1756)改建大堂,同治八年(1869)重建头门、大堂及上房等,逐渐完善。

古老县城,古庙、古寺、古阁、古桥、古井、古戏台、古书院等古建筑很多。唐天祐四年(907)于东城盘龙山建湘山寺,自呜钟重千余斤,通湘井夏洌冬温,古樟、古柏一派风光。自明而清,旧志列县城有“天开石榜”、“地涌魁星”、“湘寺晓钟”、“茭潭晚渔”、“桃洲春浪”、“泉峰夕照”、“西桥夜月”、“南岭霁雪”八景观。时过物移,这些古建筑大多不存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