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衡阳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市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扶贫点文艺采风活动走进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看村庄蝶变和农民美好生活,看脱贫成效和未来发展。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谭崇恩,常宁市副市长阳青参加。地处南岭山脉的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有“衡阳西藏”之称。截至2019年,全乡9个村全部甩掉了穷帽子,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1859人,剩28户57人全家无劳动力的未脱贫。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塔山瑶族乡在村容村貌、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部群众一起拼搏、奋斗,昔日的穷山沟已“蝶变”成美丽瑶乡。
东江村村部广场
东江村位于塔山深处,毗邻郴州市桂阳县白水瑶族乡,省级贫困村之一。采风团一行首先走进东江村正在建设的竹笋加工厂。该厂建成后每年可处理鲜笋100吨以上、生产干笋20吨以上,预计年销售达120万元,全村77户贫困户315人全部入股分红。听后,大家齐齐为该村点赞。随后,大家来到东江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千年红豆杉广场和禾花鱼养殖基地,深入了解该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和脱贫精神等。
东江村易地扶贫安置点
在易地扶贫安置点贫困户周月秋家,大家前堂后屋的看他的新家,听老人述说着村里的发展和自己的故事。群众纷纷表示,这几年村子变化非常大,祖祖辈辈期盼的通往山外的路修好了,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群众看病等有了保障,村里的茶叶、竹笋和牛羊等农产品也卖得好,大家日子越过越幸福,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的好政策。
东江村禾花鱼养殖基地
“长势不错,能卖个好价钱。”在禾花鱼养殖基地,贫困户龙秀元正抄起网兜在禾田里捞鱼。今年东江村规划养殖禾花鱼50亩,并从鱼苗培育到最终销售实行全程指导,积极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传、帮、带”作用,筑牢发展基础,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近年来,东江村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产业、推进新项目,先后成立了村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和就业等方式进行帮扶,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依托东江优质水源,打造禾花鱼养殖基地。同时该村对310户村民住房进行“穿衣戴帽”美化工程,挖掘村内千年红豆杉、东江峡谷等旅游资源,争资跑项,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巩固脱贫成效,确保不返贫。2016年,东江村“脱下”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穿瑶服、听瑶族谈笑、体验采茶乐趣……在西江瑶族风情园和狮园村文旅文化产业园内,采访团的文艺家们现场体验了穿瑶服和采茶乐趣,并听了一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谈笑。
近年来.塔山瑶族乡积极拓宽致富渠道,“瑶味”产业异军突起,“住瑶寨、穿瑶服、食瑶菜、品瑶茶、唱瑶歌、跳瑶舞”等民俗文化已成为瑶乡群众家门口的富民产业,并形成了茶叶开发、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闯出了一条“产业富乡”的崛起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乡镇”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强镇”。
采风团看着塔山瑶族乡的新面貌,丝毫不敢相信,这个偏远的少数民族乡如今已“蝶变”成美丽乡村,纷纷为该乡近年来发生的喜人变化点赞。接下来,参与此次采风的文艺家们将用文学艺术形式全面反映塔山瑶族乡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结合当地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民俗、自然风光等开展创作,有力彰显瑶乡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