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不时会有一些不明飞虫 爬在晾晒的衣服上 有时几十只,甚至几百只 一眼看过去十分恶心 据专家介绍,这种不明飞虫叫做“蓟[jì]马”,一般多出现在春夏季及秋季,这种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蓟马在20℃的环境会频繁生殖,且具有趋光性,对黄色、绿色与银灰色非常喜欢!因此大家近期出门的时候可以避免穿着相关色系的衣服。 可怕的是,不少人被蓟马叮了之后出现了奇痒无比的现象。 到底会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呢? 针对这个问题 专家给了明确的答案! 专家表示,蓟马对人体应该没有很大影响,只是被叮了之后有一点痛和痒。它不会吸动物的血液,如果一旦被蓟马叮伤,只需要把蓟马赶走,然后在被叮的地方涂上风油精或者润肤露就可以了。 另外,由于蓟马对植物的杀伤性较大,大家也要注意家中的绿植,要常备一些杀虫剂,必要时每周给绿植喷药。
看完专家的分析 晚报君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如果再遇到蓟马
大家也可以放心,把它拿掉就行! 每年春季都是蜱虫病的发病高发期,这主要是因为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蜱虫便开始活跃。 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椭圆形小虫,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饱血后胀大如黄豆,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蜱虫都喜欢寄生,宿主也非常广泛,比如狗、猫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在叮咬人时,蜱虫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可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虫叮咬后,有的患者会出现伤口红肿现象,有的伤口则不明显,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多月。所以春游后,建议回家马上好好洗个澡,并且仔细检查身体。 因为蜱虫吸血后还会往人体内钻,很难拔下。所以当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这样容易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病毒,而硬拔还会使蜱虫的口器留在体内导致感染。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将酒精擦在虫体上,杀死蜱虫后用镊子将其从体表拔除。
每年4月开始,恙虫也开始活跃起来。 一旦被恙虫叮咬后,病状大部分是发烧、肌肉酸痛、咳嗽,往往被市民误以为是感冒发烧,忽略就医或误诊,有可能造成死亡。 恙虫病一般症状较轻,早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极少死亡。但如果不治疗的话,恙虫病会导致心肌炎、脑膜脑炎和肺炎等严重病变。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础病或老人延迟治疗的话,预后则会比较差,甚至还有致命的可能性。 恙虫会停留在草丛中,伺机攀附到经过的动物或人类身上,被叮咬的部位会形成焦痂。 若感染发烧1周后,在躯干会出现红色斑状丘疹,并扩散至四肢,在数天后消失。若未经适当治疗,致死率可高达70%。 恙虫常在人体隐密的柔软皮肤处叮咬,因此就算是被恙虫叮咬了,也不会这么容易被发现。在旅游及野外作业者,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恙虫叮咬。 应使用驱避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或扎紧裤脚和袖口,或穿长布袜,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以防恙虫近身。 如果市民出现疑似恙虫病症状,应迅速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活动史,或有无出入草丛等暴露史,以提供医生临床诊断的参考。 每年春夏季节,都有不少隐翅虫伤人的事件。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自然界中的隐翅虫约有250多种,其中约20种可引起皮炎。全身橙红色与蓝黑色相间,尾部不停地扭来扭去,则是毒隐翅虫的一大特征。隐翅虫白天居水沟、池塘等潮湿地或是杂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喜欢绕日光灯等光源飞行;飞进室内后好呆在天花板、家具、衣物表面,会落到人体上四处爬行。 隐翅虫并不叮咬人,但是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一旦沾到皮肤上,有腐蚀作用,会导致皮肤疼痛灼痒和片状的白斑或水疱,甚至溃烂。在室外遇到隐翅虫停留皮肤时,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应吹气将它赶走。 医生提醒,被隐翅虫伤了,立马用大量清水冲洗,能起到稀释毒液的作用,从而减少皮肤的灼伤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立即用碱性的肥皂清冼。情形严重者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别忘了转发出去提醒身边的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