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对于在常宁的外地人来说,此时他们对家人的思念肯定更是强烈。今年受疫情影响,端午三天小长假,不少离家较远的外地人便选择留在异乡,没有回乡团聚。但不管身在哪里,端午节不吃粽子就好像少点什么,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学业考运,无论是健康还是运势方面都会对你有益处的。但每到这个时候,由于常宁人的口味不同,总要上演一场“咸粽子VS甜粽子”大战,有一部分人喜欢咸粽子,大多包裹着香喷喷的肉块、蛋黄等等。有一部分人喜欢甜粽子,馅料则是红豆、豆沙还有八宝。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的时候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或用一根筷子串起来,蘸上白砂糖。 在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糯米中,包裹上一两颗红枣或者是蜜枣。煮熟后,糯米和粽叶的清香加上枣的甜蜜,简直是舌尖的一大享受。 清新的粽叶混含着鲜肉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而加入一颗咸蛋黄,使粽子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风味独具。 常宁人的鲜肉粽,内馅则是用上选的五花肉,糯米则选用口感特别绵密软嫩,酱过的圆糯米。烧肉粽的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等一起用粽叶包裹。烧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油润不腻。 其实,小编认为,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大家吃的都是那一份独有的乡味,是从小吃到大的,是记忆深处家的味道,是妈妈、奶奶、外婆包粽子时忙碌的身影,是一家人一起吃粽子的甜蜜的时刻。 无粽子,不端午。六月初的时候粽子就出现在大街小巷中,小时候,常宁每到端午节,出嫁的女儿要携夫带子回娘家送上粽子和鱼肉,以示孝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包出来粽子满满是家的味道。其实包粽子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哦!而且粽子也有多种包法,一起学起来吧~ 粽叶
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箸叶(zhù yè)、箬叶(ruò yè)、芦苇叶制成, 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箸叶、箬叶为主,北方以苇叶为主。 粽绳 可以选用白色的棉绳或者其他天然材料的细绳。为了区分不同馅料的粽子,可准备多种颜色的绳子。 粽米 上好的糯米洗净,先用冷水泡3小时以上,包粽子前捞起来,放在竹筛中,沥干水分。
1、挑取两片粽叶,让叶片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离叶柄三分之一处用手将叶子凹成漏斗状,漏斗下方一定要紧密,不然会漏米。 2、 加入适量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处,用汤匙按压一下,使底部更加充盈。 3、再次加入糯米,同时放入准备好的馅料,用汤匙压实,使之与漏斗口齐平。不能加太少,以免粽子看上去干瘪;也不能加太多,以免粽子在煮的过程中散架。 4、将上端的粽叶压下来,盖住漏斗面。用手将两边的粽叶轻轻压下,裹严。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5、用绳子捆住粽子。整个过程都要用手压住,一不小心糯米就会漏出来。
小时候在老家烧稻草是包粽子的第一步,烧完冷却后收集草灰。 将收集好的草木灰放入细筛子里,筛子放在桶上,用开水淋草木灰,过滤出来的水沉淀一会,取用上层干净的水用于泡糯米和煮粽子。这样做出来的粽子颜色非常漂亮,很诱人,还有独有的草木香,才是最原始的粽子。 其他的步骤差不多,把粽子摆在锅中,倒入沸水。水一定要没过粽子表面。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蒸,两小时左右糯米就会变得软糯。装盘、开吃!
节日靠一代代的传承,告诉我们要怎么度过当下,过好生活。所以端午的祝福不是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是古代的防疫节,它的本意是在提醒世人驱毒避邪防疫,护佑生命。 尤其是今年,不知戴着口罩,谨慎防疫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但牢记老祖宗们的智慧,顺应天时,趋吉避凶,方为上策。 “人在异乡,不要生病,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你健康,家人就安康。”端午安康,是最好的祝福。 向你轻道一声: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