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117|回复: 0

文博揽胜︱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农民运动的“红色摇篮”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8-8-28 17: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中国广大南方的农村地区,无数的农民也自觉地加入到这场革命中,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时间已然过去了近百年,我们重回故地,去探访它所留下来的旧址,重新回看这段已被历史尘封的往事。


      三角塘镇的瑶草村,我们初到这里时,只看见农家小屋沿着村道坐落,已过立秋的时分,稻田黄绿色交杂,我们的车声惊动燕雀,纷纷从农田中跃起,动作轻盈迅速。谁能想到,常宁市第二区农民协会就安静座落在这里,同时它的旧址就在肖氏祠堂。这座古建筑始建于清咸丰11年(1861年),一百五十多年之后,它依旧挺立在乡村中,默默地见证着一切。

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的崛起与衰落

      1926年,国民大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半个中国,湖南湖北是当时北伐的主战场,当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在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当时湖南革命形势大好,湘南地区的军阀势力基本被北伐部队击溃。



      在此情况下,7月下旬,常宁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县考棚宣告成立,李成蹊任筹备处长,肖震球任秘书,肖礼樽、胡仲期、周巽三为成员。8月下旬,常宁县第一区农民协会在樟木岭王家成立。9月2日,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又在瑶塘肖家祠堂成立。9月3日,县农协筹备处不失时机地向全县发出了《敬告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书》,各地农民协会都在此时积聚力量,吸收新成员,用以扩大规模。在这之中,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显露出了惊人的能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立了39个乡农协会,会员达到了13000多人,成为了常宁县当时会员人数最多的农民协会。




      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同时成立了女界联合会、童子军、民食维持会、纠察队等组织。1927年,第二区通过“关于向土豪劣绅开展政治与经济斗争的决议”,当年5月7日,纠察队成员竹围张家逮捕土豪张伯厚。在这几次行动后,农民协会信心满满,他们不仅要打击土豪劣绅的威风,挣脱反动政权、神权、夫权的枷锁,而且还要将吸食鸦片、赌博封建迷信等恶习一块铲除。但正当他们要开展工作时,马日事变发生了,1927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在事变发生后,二区农协会并未放弃斗争,遵照县农协的要求,改为七协,在随后的白色恐怖下,他们继续揭露反动谣言,将恶霸清除出农协,加强武装装备,但始终寡不敌众,被迫转入地下。肖震球、邓受谷等农协领导先后被捕或被害。


那个时代下的革命者

      历史在后人看来显得先知先觉,但当中的故事我们后人并不清楚。我们通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村中已经退休的村支书——肖相文。刚满八十岁的他,显得精神矍铄,他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知道的故事。提到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肖礼樽。



      据老先生回忆,肖礼樽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少年时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洗礼,认识到了革命的浪潮终将席卷中国,当即毅然决然地与自己的家庭决裂。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只有首先向自己的父亲发难,才能让大家信服。他父亲当然不算是顽固不化的乡绅,在看到大革命的现实后,也知道时代已经变了,自己并不能改变,主动地把田产和房子分给贫苦的农户。肖礼樽当时是第二区农民协会的核心成员了,他名义担任顾问,实际二农协就是他亲手创办的,之后他被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建设部长。

      在与乡绅的斗争中,二农协自然得罪了不少乡绅,他们总就想着找农民协会的麻烦,但无奈没有口实。但就在一次抄查劣绅房子的时候,当时的纠察队员并未仔细地检查所查处的物品,他们将其中看起来无用的物品当做垃圾扔进了池塘。其中一样东西引起了乡绅们的注意,那是一种少见的药材,人们称之为“羚羊角”,药用价值据说很高,“羚羊角”恰巧被纠察队员一起随其他物品扔进了池塘,于是乡绅集体发难,他们说自己可以接受不义财产的处理,但是药材不同于金钱,理应归还原主人。他们自认为占理,之后便组织人手将肖礼樽从家中捉走,声称只有用“羚羊角”才能来换回人。纠察队在经过考虑后,为了肖礼樽的安全,决定妥协,答应找回羚羊角。最终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池塘底摸出了羚羊角,肖礼樽也被解救回来。



      马日事变后,其后的故事不得而知,但在我们从网上找到了肖礼樽弟弟关于大哥的回忆文字。根据他了解到的,在农民运动陷入低谷时,处于白色恐怖的常宁无法再待下去,肖礼樽只好同父亲化装成挑盐人,绕道到耒阳,躲进欧阳泰阶家,欧阳当时正任耒阳县长,与父亲同乡又要好。但他们也不敢多留,辗转又逃到南京。

      肖礼樽为躲避追捕,改名萧一球,之后潜入南京中央军校。但不久后又被同校同乡人告密,常宁县政府的通缉令传到南京宪兵司令部,恰巧落在吴天鹤手中,他时任宪兵营长,常宁人,是肖礼樽父亲的挚友。他在接到拘捕令后,通告了肖礼樽的父亲。为了帮助二人逃脱,吴天鹤想到一计,他拍电给军校:“母病危,速归。”吴将拘捕令改迟收20分钟,等到吴持令捉人时,肖礼樽已逃到福州堂兄哲生(后改名萧绍)处,堂兄以福建民报社长公开身分来掩护做共产党地下工作。肖礼樽就居在报社,和他一块做地下工作。

      不久,肖礼樽的父亲在南京忽然收到一封电报:“同某人赴江西一行,以后有信由静生兄(也是堂兄)转交。”他怕肖礼樽没有钱用,急忙电汇100银圆去,即时电报连钱都退回了。可能肖礼樽是一边发信,人就随即离开福州去往江西。这时候正是1928年(民国17年),从此他便一直渺无音信,直到1956年,常宁人民政府追其为革命烈士。



      沧桑祠堂的墙壁上,遗留着时代的痕迹,祠堂的正厅摆放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那些先人在凝望着后辈的生活吗?而旁屋一侧的墙壁上,印刷着文革时期的标语,政治运动从未远离多久,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似乎并未受到时代的冲击,一面公布栏上是对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的介绍,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之后,这些曾经鲜活的名字、有着生命的人,没有能见到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也不知道如今的人会如何评价他们。革命者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今日的进步,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经历军阀混战,腐败盛行,日寇侵犯,国共内战的中国,每个探索国家未来道路的人,终究在此汇聚,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不让这些革命者的血白流,也永记那些洒热血的、永远青春的先驱们,在他们最好的时光不是沉湎于物质享乐,而是为国探正道,为民担当,所谓的俊杰,不正是这样吗?

作者:易彬  吴鲁西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