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2841|回复: 0

文博揽胜│柏坊镇太坪村广益中学旧址,2002年被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8-9-2 0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益中学旧址位于常宁市柏坊镇大坪村,坐北朝南,占地800平米。
始建于乾隆丙申年,竣工于乾隆丁酉年,原为尹氏祠堂,内为一进四衡,四十八石柱矗立于四廊间,廊房三十一间,不饰丹青,不事雕琢,取其质坚,以贻后世。后因年久浸蚀,基础颓坏,于1928年拆而重建。



新宗祠由晓村公亲绘建筑图,规模较旧祠宏伟,面积较旧祠扩大。总计大厅五间,内藏两府,外出门共五户,房二十四间,正厅与四筵相邻,各依其位,显露出四个大天井,左右两筵沟联贯通,明窗四十,方墩六十。



晓村公设计初意为创办纺纱厂作车间之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日寇进犯湘北,岳阳沦陷,长沙告急。广益中学陷入危险之中,时在广益中学任教的李之透为寻找新校区积极奔走,最终选择来到了老家常宁这块很少遭受战患的福地,并且因为妹夫尹有为的支持最终选择了柏坊镇太坪村。

1939年2月,广益中学成功南迁至常宁磨石刘尹氏宗祠,将这里改装为八间教室,中厅为食堂开餐之用。


重新开学后,李之透广聘名师,这些老师不仅专业知识丰富,且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极其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常宁办学五年半的时间内,高初中各班几乎每个学期都满员,有的班学生数量甚至多达80余人,全校一期最多有学生719人。当时的广益中学还出了一名15个学科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霸”,他就是来自1942年初中三十九班的朱镕基,朱镕基在此求学三年,后任国务院总理。

教学质量极高的广益中学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要学习,进广益。



在纷纷战火中,广益中学在常宁的怀抱里安然扎根生长,用朗朗书香之气给人希望与勇气。不仅如此,因受广益中学影响,当地兴起了强烈的办学热潮,让常宁大地添上了一层浓厚的书香之风。

1944年的初夏六月,衡阳战事告急,一部分日军窜入距离学校只有30多公里的松柏,广益中学搬离常宁。之后旧址曾做为太坪中学校址,2002年被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广益中学旧址经过时间的洗礼,虽已全然不见当年的壮阔雄伟,存留下来的校舍灰暗雅致独具书香气息,让我们不禁想念曾经战火岁月中的书声朗朗,怀念当年那些不畏战火屹立在教育第一线铮铮铁骨的英雄们。

作者:刘玉   陈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