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在白沙,有这样一群农民演员,以满腔热情传承和发扬常宁汉剧文化。
近日,记者随一帮汉剧票友来到常宁汉剧发祥地毘帽峰村唐家窝,一探汉剧的厚重历史文化。在一村民家,我们见到了这群农民演员,正依照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汉剧角色,一丝不苟的上妆、绑头、着装,为当天所演剧目《辕门斩子》做准备。
一切就绪后,随着二胡、胡琴、鼓板等伴奏乐器的响起,汉剧《辕门斩子》正式开唱。
董策清说,自幼对汉剧耳濡目染,成年后对汉剧这门古老艺术越发的崇拜,八十年代初,自费外出拜名师学艺。如今的董策清门下已有弟子近20位,并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繁荣文化事业的精神,组建常宁市汉剧团,由女弟子曾林玉出任团长,他专心负责技术指导。如何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董策清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或学习汉剧,让常宁汉剧一代一代往下传。
汉剧,是我国的稀有剧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地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南部、四川和广东部分地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宁汉剧始源于清末民国初年,后因种种原因,慢慢被世人所遗忘,改革开放初期又逐渐进入人民视线。如今还在演绎的尚有《铡美记》、《刘海砍樵》、《双凤山》、《平贵别窑》《黄鹤楼》等20余个剧目。目前已着手申报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详情视频请关注近期播出的《常宁新闻》。
编辑:小明来源:大美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