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3838|回复: 3

夏攀:父亲的篾刀

530

主题

559

帖子

21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7
发表于 2018-11-13 1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夏 攀   男    网名“攀蟾折桂”    1974年5月生,常宁市田尾人。对文学的仰慕一直都在。有幸在高中时光参加校文学社,得老师点拔,才对文学有了一点了解。然才疏学浅,对文学也仅限于一种偏爱!只是每每捧读佳作美文时,常常内心也波斓起伏,于是在闲暇时间,抒发下心中感悟,权当聊以慰藉下心中所好吧!
父亲的篾刀          父亲今年九十岁了!遗憾的是——这是父亲的诞辰!
          屈指算算,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8个春秋。父亲人生的前四十七年的生活与我无关。或者换句话说父亲前五十三年的生活我知之甚小,因为我到现在已记不起我六岁时父亲是什么样子,现存记忆的只有父亲的篾刀和和灵巧的篾器活儿!


          父亲是个篾匠,是否有师承,我就不知道了,但这把篾刀,我清楚得很。该刀刃薄,背厚,刀柄一体,足有2斤多重!已近三十多年未用它了,我偶尔用用,总能感觉到篾刀沉甸甸地份量!而正是这样的一把篾刀,父亲却用它,编织着全家的幸福!

          父亲的个头不高,每次赶完圩回来,父亲扛着一根6、7米长的竹子,竹梢差不多挨着地了。整条湿竹大约四五十斤重,与其说是父亲从圩场扛回来的,不如说是拖着回来的。好几次放学回家在路上碰着父亲,我便把竹梢扛在肩上,跟着父亲步伐回家!
         街圩到家也只有一里多地,但每次父亲回到家便放下竹子,一屁股坐在他亲手打造的竹椅上,显得好疲不堪的样子。母亲便递上毛巾,待父亲擦完汗,便把早已做好的饭菜端上了桌,然后又满满地盛上一碗放在父亲跟前。或许那时的夫妻恩爱就表现在行动上,至于卖竹器的收入,母亲并不过问,因为她心里自然十分地清楚,一大家子的生计全系父亲一个撑着。

         去头锯尾,削枝节,新买的竹子在父亲的手下开始捣鼓了。去好头尾的竹子分成节。通常父亲是用篾刀在竹头处开四道口子,呈十字形,然后嵌入他自做的破竹器,随着‘噼噼啪啪’连声响,竹子便破成了四瓣或四片。不要小看,这也是技术活,也是个费力的事,开口是否均匀是非常关键的!木制的破竹器在竹子中破节,都是用篾刀刀背在破开的竹片间一刀一刀敲打出来的。         竹子分片后,用篾刀在竹片上分条又是个经验活。什么样的竹器用多宽的竹条,一片能匀分多少条,父亲自然了然于胸。心思缜密的父亲都是极认真地,而又从容不迫,分出来竹条粗细匀称。

       当竹片都分成竹条后,父亲常常是把堂屋再拾掇一下,清扫完地上的竹节,便悠然地剔起竹条来。剔竹条是个细致活,一根根竹条可以剔出几层来,一层为带竹皮的青色,剔出来其薄若笺,其质坚韧,用来锁各类竹器边,包角等。一层为白色竹瓤,用来织竹器的中间,竹瓤厚的话,还要分两层剔。父亲剔出来的竹线儿细长,柔软,抖在空中,像青衣甩出的水袖。         篾线剔完后,接下来就是刨篾了。父亲把刨刀片绑在长凳上,中间留个缝儿,这缝是根据编织竹器需要篾线的宽窄,厚薄而调。当调好缝后,便见细细的篾条嗤嗤地在空中舞动,翻腾,如游龙行云!溅落的篾丝或成缕,或泡沫状,柔柔地趴伏在父亲脚边。父亲似乎挺亨受这刨篾的感觉,嘴里时常会哼起花鼓小调,全然忘记了生活的艰辛和身体疲惫!

         一根竹子变成编织各类竹器的篾线儿,父亲要花去一整天的时间,赶圩的日子是逢三、六、九号,这样父亲就有近两天的时间来赶制蔑货。父亲制作的蔑货品类也是因时而定。春天,正值青草生长,觅猪食的时节,父亲的竹器多以猪草篮为主,再到春耕时候,则以鱼篓为主,最忙时节莫过于白露秋分,因为该季节家家都准备寒露茶籽的背篓,所以织背篓则是父亲的主打活了。到了秋末初冬时,父亲便打起了簸箕,如此一年四季,周而往复,勤奋的父亲用他那把笨重的篾刀剔削出我们全家的生活。因此,我们从未过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的日子。

          要说记忆深刻的还是父亲织簸箕。入冬后,人们都要忙着贮备和晾晒各种农特产品,也是一年的收成。簸箕自然成了时令走俏篾货!秋末寒气渐浓,气温愈冷,尤其是晚上。而父亲因白天要准备篾条,织簸箕的功夫只有在晚上了。昏黄的煤油灯,呼嚇呼嚇地冒着黑烟。父亲佝偻着身子,坐在矮板凳上,一片一片,错落有致地添加篾条,每织出一段,还要用木垛子一格一格地敲实!“梆,梆,梆”,好多个深夜,我从睡梦中醒来,都仍听到这个声音在寂静的小屋里清脆响起,偶尔伴杂着父亲的咳嗽声~~~~

           织簸箕的工序是繁杂,先在一块木板上划上一个圆,也就是簸箕的外圆模板。当篾条编织到圆模板时,便用剪刀将余剩的篾条剪掉,再一根根夹插在准备好的,用两根约12厘米宽厚的篾片圈成的圆框内,再用粗细约2厘米的篾线沿圆框交叉且花样地锁紧!一个圩期内,父亲顶多也就只能织个两三个簸箕。寒冬腊月里,冰冷的篾刀伴随父亲的每个寒夜,该死的篾茬儿划过父亲的手,新伤旧痕已经数不清!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塑料制品替代了之前的篾货。随着他老人家的离去篾货也跟着淡出我们生活,而父亲的那套制作篾器的家什也所见无几。唯有这把篾刀,让我能够掂量出父亲厚重的,朴实的一生。每每握及,仿佛握住了父亲粗糙而又温暖的手!



编后按:“攀蟾折桂”,一听这名字就特有学问,见到人后才知道是一位白了不少头发的中年人,而且还是玩性十足的性情中人。与文结缘,闻道有份,认识月余,我们就相约飞往陕西访道,一直寻找道文化,精神的家园。他,商海沉浮二十年,文哲相伴三十载,好易学,攻诗词,善书法,闲谈之间,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今推荐其作品《父亲的篾刀》如身临其境,饱含对父亲的深情,细细品味,一把篾刀把父亲的伟岸写得如此细腻,在平凡中见证父爱的伟大。
来源:包道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25

帖子

1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3
发表于 2018-11-16 17:1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民间手艺估计会失传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主题

559

帖子

21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7
发表于 2018-11-16 17:1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吳瀾 发表于 2018-11-16 17:14
这民间手艺估计会失传

希望有人传承下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25

帖子

1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3
发表于 2018-11-16 18:3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恩,是的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