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774|回复: 1

常宁詹氏发祥地原来在这里

911

主题

1050

帖子

427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70
发表于 2019-6-17 18: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爸正在写《华夏詹氏》:一、詹氏始祖一一詹文侯;二、詹文侯功迹;三、詹氏发祥一一河间郡;四、“衣冠南渡”一一詹氏繁荣;五、初起之秀一一庐源詹氏;六、詹氏历代名人。等六部分内容,全文写好后拟发詹氏网站。上次老爸在该网站两段留言,被网站录成文转发,受到全国詹氏关注。现发“三”,先睹为快。      ——詹慧群

        文/詹柏林

       河间郡“詹地”,从西周版图来判断,当属周朝边关之隅。就在詹地恩封不久,恰遇不争气的幽王,周朝岌岌可危。此时此刻,文侯虽然愤慨昏庸无耻的君王,但仍不忘忠贞保国,坚持修筑城墙,护内抗外。幽王“烽火戏诸侯”,玩火自焚。正所谓好人有好命,文侯一家秋毫无损。周朝得以延续,平王也顺利登基。后,平王又平稳迁都。感文侯功德,平王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并赐“詹城”美名。         可以想象,堂堂屹立的东周,亭亭的文侯詹氏,能不得益沾光吗?这就叫“祖功宗德”。“好祖好父必有好嗣”,一代传一代,东周500余年,河间詹氏,何其风光!       按照历史行政区划,“郡”的设置应该是战国时期后才有的。河间,古称河涧、瀛洲、河间地、河间国。总之,从文侯受封那天起,这里的山水田林村,就归詹文侯私有和管辖了。皇封世袭,詹氏天下。詹地詹国,河间地郡,随历史演变而进化。       所谓“河间”,史载:古时的河间为海河、黄河流域九条支流之间的地域。随着自然变迁,有的河流早已成为古道。河间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三皇五帝颛顼创制九州,属高阳国;夏商周时属冀州;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现今为北京与河北之间或河北中南部,也或者河北献县、河间县或沧州市一带。


      詹文候受封立“詹国”,据载,这个詹地“南起镐京,北达于燕”。那么,詹国、河间之郡,仅是其中一隅。       封邑建国后,詹氏祖公文候便在这片掌管的世袭土地上,开始了稳稳扎根。原有的遗民,也有被赐姓詹的,也有或攀附詹姓的。詹氏生枝添芽,日趋繁衍。历经了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西晋,直至“永嘉之乱”,公元317年才随东晋皇帝“衣冠南渡”东南迁。
       可想而知,这时的詹氏,这里的河间,已是物华地阜,人丁兴旺!风云多变幻,斗转星移,詹氏告别了祖宗发祥母地——“詹国”詹地;告别了千百年来传载的依依故居一一河间堂,河间郡!
        悠悠河间。
       自汉代开始,詹氏在这里逐步建立有家、族、宗、祖各种庙宇和祠堂,以作祭祀、喜庆、聚会、传递族规等庄严的公共场所。肃穆的河间堂,就是詹姓的郡望堂号!其中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奎光堂”、“洁身堂”、“继述堂”、“敦复堂”、“永思堂”、“墩崇堂”等。
        祖公文侯建“詹国”,在河间(地、国、府、郡、州、县)成家立业,与民族同生死,与国家共患难,历经沧桑1100余载,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繁衍昌盛。
     “河间”、“ 河间郡”一一詹氏的慈爱母地,发祥福地,发迹圣地。(
文章来源:常宁之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8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1
发表于 2019-6-18 11:0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谢贵号对《常宁之声》众多文章的转载。但作为《常宁之声》编辑部的成员之一,恳请贵号对转载的文章注明出处尊重一下原创。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