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塔,位于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宜阳镇大立村,清同治《常宁志》载:“岁同治壬戍唐君义渠……慨然以斯举为己任,邮寄邑诸君子,倡议建造。众亦踊跃从事,遂择地于邑西之罗汉石,鸠工庀材,经始于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证明此塔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于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与崇文塔对照,故名培元塔。
塔高30余米,七层八棱,底层有四门,正门面向西南,东北为虚门,塔内有石阶盘旋至顶,底层由花岗岩石砌成,其余六层由砖砌成,一二三层为方形,其余四层为棱柱形。每层都有四个拱窗,石雕飞檐,斗拱楼顶,塔顶为空心铁葫芦状顶。整座塔形制雄伟,结构精严,县人皆以其为故乡标志,言其"固塔山之灵气,培常邑之人文",故常宁人才辈出,因此景点定名为"古塔培元"。
培元塔宏伟壮观形制雄伟,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同时是常宁市仅存的省二级文物保护古建筑,位于宜阳镇北侧宜水河畔,塔高七层,正门面南,上刻"培元塔",西、东、北三门依次为"迎紫气"、"挹青云"、"洪恩至"。清冽的宜水从塔前缓缓流过,夕阳西照或皓月当空,塔元塔倒映水中,十分壮观,故有"宜水塔影"、"元塔夕照"、"培元晚月"等佳景。
相传,唐训方统领“训字营”湘军时,升帅旗断,觉征兆不妙,便船载军饷回乡,筹建培元塔。培元塔建成后,消息传到京城,有人奏了唐训方一本:“建塔二万两,唐训方贪污将士俸银。”同治帝闻奏大怒,派彭玉麟查验。彭玉麟化装成算命先生来到唐府。进门见唐训方小儿子便问,你父亲可在家?唐训方在屋内听到有人说话,从门隙一瞥,认出彭玉麟,赶紧换上农衣,手拿粪耙子、粪筐从后门溜出,在田里踩了一脚烂泥,再转悠到前门,故作惊讶:“雪琴兄(彭玉麟字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我刚从外面拾粪回来,恕罪恕罪!”弄得彭玉麟一脸尴尬。寒暄后,彭玉麟直言问道:“有人告你贪污军饷,可有此事?”唐训方一脸无奈:“学琴兄,我们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同治七年回乡后,我潜心学问,闲暇之余,做些农活,种点蔬菜。建塔镇水是造福一方的善事,所用之款是乡亲们捐的,我带头捐出来那些银子,是卖了祖上几担田凑的,请大人详察。”彭玉麟与唐训方都属湘军中“书院派”的著名人物,又同为“水师”出身,这次“查处”,不过做做样子,后以查无实据上奏同治帝,不了了之。于是,唐训方“捡狗屎”巧对彭玉麟在民间传为佳话,也戏寓此塔是“赔银元之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