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除了茶叶,常宁还有一样东西被列为御前珍品,那就是——石盘贡米。
饮水思源,为了更加了解石盘贡米,我们决定去贡米的产地——石盘萧家,去看看、走一走。
车一停,马上被马路边上那几堵石头墙所吸引。这些墙基本上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而且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墙上布满了青苔,让这些石头墙除了岁月的痕迹,还多了艺术的美丽,墙上长了一些蕨类植物,很是好看。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是所小学,虽然面积不大,或许因为这几堵石头墙,我们总觉得生气盎然。
顺着马路,往前走,一棵古树闯进视野。不同于其他的古树,这棵树极其像个优雅的女子,没有夸张的外形,没有张扬的标志,她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但是只要经过她身边,你就会被她的所场所感染。
围着树转了一圈,却还是叫不出树的名字。向附近的老人打听,才知道这是辣树。村民在树的边上设了土地神位,可见这棵树对于村民来说,地位也不一般。
沿着马路右转,没走几步就看了石盘萧家的鸿门了,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进入村中,村里的老人们正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事。走进才知道,原来大家在商量祠堂翻修。
外墙翻修的竹架全部打好,工人正在忙碌。看到我们拿着相机,老人们很是自豪的向我们介绍:“我们这个祠堂嘉庆年间就建了,同治年间复修了一次,是常宁为数不多的老祠堂了!”“你们过阵子再来看,祠堂这边是我们村的‘字灯’文化,这边则是我们的家训,等翻修好了之后肯定气派!”……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间都是欢喜。
当问及石盘贡米的来历时,老人们说,相传宋朝宋仁宗为访黄帝南巡的足迹,下洞庭,入湘江进黄帝洞(今黄洞村),由塔山而上九嶷。经塔山时观此片山连九嶷,峰连衡岳,紫气东来,端雾缭绕,青松翠竹,幽道鸣泉,鸟语花香,灵气十足。不由赞叹“想不到人间竞有如此仙境!”随宋仁宗南行的有其胞妹升国公主,亦留恋塔山的奇山异水,心不思归,遂奏皇兄恩准留在此地,师从真懿修炼,长居能仁寺。日久宋仁宗思念胞妹遂派后宫郭妃前往探视,经过罗桥时,在石盘村食用当地米饭,只见入口香醇,回味无穷。郭妃食后赞叹不已,吟诗曰: “稻垂麦仰足阴阳,土厚泉甘草木香。会吐双岐衔九穗,一星天上应农祥。”并令每年进贡此米。石盘贡米由此扬名天下。
至于石盘名字的由来,族谱里是这样记载的:石盘萧家的祖先是洪武年间从江西迁过来的,当时地广人稀,大家插标为记。石盘萧家的祖先仁一公见石盘这个地方三面环山,又有河流经过,决定在这里安居。又见河中奇石磊磊,中间有一块巨石如一盘,故名叫石盘。定居这里之后,祖辈们辛勤垦荒,造良田万顷,旱涝无恙,而此地产的米白如雪,质地软香,让人吃了之后再也难以忘记。
听着美丽的传说,在村中转了一圈,不管传说的可信度有多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石盘萧家祖辈的勤劳。
村中的好多的老房子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虽然有些破坏比较严重,但是村子以前的格局,尤其是排水系统依稀可以看出。
村子里的老戏台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地方,村中到处都散落着被岁月打磨光亮的怪石,这些石头可以让大家随时都可以落座。村子里的一些老手艺还有传承,让人看了很是欣慰。
除了房子大多是由石头起来的,石盘村的田坝大部分也是由石头垒起来的。看着这一排又一排石头田坝,不禁让人感慨石盘萧家祖先们的勤劳与苦干。田里的油茶苗,也成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村边的小河不仅灌溉了良田,从而有了贡米,但这奇石嶙峋的小河,本身也是一道美景,让经过这里的人,也忍不住多看两眼。
这么美丽的地方,难怪大宋皇帝也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