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闯红灯”纳入征信
逃火车票纳入征信
不文明乘车纳入征信
……
最近
卫生系统也看上征信系统了
无偿献血也要被纳入征信
一份鼓励无偿献血的通知激起千层浪,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
其中在“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一项中提及“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
该通知一经发布,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对于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是否合理,网友众说纷纭。
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随着时间推移,纳入征信系统的东西越来越多。
最近,征信确实很忙。
ETC欠费超30日将上报个人征信
北京公租房违规将纳入征信
探索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
……
纳入征信系统的项目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引发争议,这也令人产生了“纳入征信系统的边界在哪里”的疑惑。
支持者认为,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本意是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如果理解为献血可以消除征信记录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反对者认为,明明是一个自愿的事,变成一个信用问题,这样真的好?对那些想献血、但身体情况不适合的人不太公平。
结果,这引发了一些网友的担心——毕竟在公众印象里,征信报告本身是一种“黑名单”的机制,不是一个赋权机制,一旦有了负面记录,可能影响贷款、买房、就业。
所以,大家很难从“献血入征信”中看到受益,反而觉得权益有被妨碍的可能,甚至感受了某种“压力”。这种解读的确是一种“歪楼”!
但公众希望献血者能得到更多社会荣誉、社会认可和制度保障,得到更多的“正回馈”,这些朴素的要求却是合情合理的。
1997年颁布的《献血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禁止有偿献血和血液买卖。
但是,现实中确实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曾在一次发布会上提到,中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20年增长。但中国义务献血群体的人口比例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原卫生部官员在一次会议中表示,2009年的全国献血总人次已超过1100万,中国已基本完成从计划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的过渡。全国多个地方的调查数据也反映出,献血人数与献血量均在逐年增长。虽然献血人数不断增长,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数据,每年需要有4%的人献血,才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其实,针对此事最大的争议,就是有人担心日后不参加公益献血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专家强调,这完全是误读。
因为根据《献血法》的规定,
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属于倡导性行为,而非法定义务
不是强制性行为!
不献血会影响贷款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社会征信体系一方面要惩戒失信,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褒扬诚信。把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就是要激励更多公民参与无偿献血。
至于担心影响贷款,更是过虑了。这次提到的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讲的应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而非金融机构贷款时主要参考的央行征信。
总之,献血会“有糖吃”
不献血也不会“挨巴掌”
关于无偿献血
你了解多少
您参加过无偿献血么
您对无偿献血将纳入征信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