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胜桥镇泉峰冠村,来自市烟办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超,三年来扎根农村,肩负起扶贫重任,关心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把青春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泉峰冠村的好亲戚!”。
早上8点,泉峰冠村的烟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王超与烟农一起劳作,耐心指点。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种植烟叶200多亩。
为解决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问题,早日脱贫致富,王超多次邀请本市企业家到村考察、设厂,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引进了尚珂依公司的扶贫车间,并于2018年5月投产,解决了2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月人均增收约1500元。三年来,他组织开展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100余人次,介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200余人次,年创收100余万元。
“几年来,他一心一意扑在扶贫战线上,不分日夜,和老百姓吃住都在一起。他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发展产业,帮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只要哪一户贫困户有困难,他就帮助解决好。”说起王超,泉峰观村支部书记彭能斌竖起大拇指。
在扶贫工作中,王超心系扶贫对象,连续两年大部分节日都陪老人度过,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不可割舍的感情,老百姓都称他是“泉峰冠村的好亲戚!”。2017年7月2日,常宁普降暴雨,这天王超正好周末轮休,得知险情的他因担心群众安全,绕道从洋泉赶往村里。由于雨太大,路边到处山体滑坡,路面到处被淹,他鼓起勇气躲过了一次又一次险情。赶到村里后,直奔危房贫困户吴贻艳家中,立即动员搬家,就在他和村干部一起把人和重要东西搬出来时,房顶一角就坍塌下来了。在危房改造过程中,王超积极和后盾单位对接,帮助大家重建新房。当地村民感叹其比亲人还要好。
驻村帮扶三年来,泉峰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2017年底,全村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2%,下降到了1.3%;村集体年收入由5000元增加到6.5万元,是原来的11倍;人均年纯收入由5050元增加到15100元,为原来的3倍;所有村组均通上水、电、路、通讯等,并顺利通过各级验收,实现了贫困村的脱贫摘帽。
王超坦言,扶贫工作确实很辛苦,很累,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没有时间去顾及家里,有点愧对家人。然而,当看到贫困户的生活各方面得到了改善,听到村民“这简直是比亲人还亲”的称赞话语,他心里倍感欣慰,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来源:大义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