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554|回复: 0

卖书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19-12-25 1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板,书纸收多少钱一斤”?

一个五十多岁留着小胡子的废品店老板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我,回答说:“5毛”。

我说:“我孩子上大学了,有三百多斤书纸,价钱能高点不”?老板看我的眼神更轻视了!

“调我口味吧!我收了这么多年废纸了,一般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后最多就一百五十多斤书,你有三百斤?尽吹牛,这样我们打个赌,你真有三百斤书纸我输给你50元,另外书纸6毛一斤,没有这么多你给我50元,要得不?”

我当时就答应,对方也没太当回事,都认为是打打嘴炮,但我了解到一个事实,就是书纸可以卖到6毛一斤。


让我去打听书纸价钱原因是,今年儿子高考完后就说要把读过的那些书都卖了,我也一直没有行动,到了八月十六号,是个阴天,我就对儿子说:“今天天气凉快,你上次不是说要把书卖了吗,我问了收废品的老板,挑到他那里去6毛一斤,你去把楼上面的书整理一下,看哪些有用要留下的选出来放一边,不用的就卖了,加上以前家里的杂志书和废纸一起打包”。没想到儿子一句话让我傻了半天!儿子说:“除了那几本字、词典外都不要了,统统卖掉”!

我也无语了,读了十多年的书,叠在一起比儿子人还高得多,就没有一本值得留下来的吗?感叹归感叹,事情还得做,卖就卖,立马行动。我、妻子、儿子全家上阵,整理、捆扎。所有书纸大慨有三个类型,一类是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习题书、作业书等等;另一类就是我们夫妻俩买的杂志小刊,诸如《读者文摘》、《故事会》、《小小说》、《知音》、《山海关》等等;第三类就是我练过的书法、国画废纸。


(作者书画作品)

妻子、儿子两人整理,我就一担担挑到楼下,当我挑一担到废品店时,原来那个老板吃惊地看着我说:“真挑来了呀,我还以为你是调我口味的呢”。我说:“你有拖车没?这太远了,有一公里多路,还有好几担,难得挑”。老板很爽快地给我找来了一辆拖车,装了满满一大车,后来过称时,总重二百九十五斤。

整个过程废品店老板再也没提打赌的事,但价钱还是按6毛一斤算的。其实,他是“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他那秤也许只有美女们最喜欢,三位数的身体他可以帮你称成两位数!

卖完书回来后,我就跟儿子开玩笑说:“你能否写一篇卖书有感”。儿子笑了笑,既没有说写,也没有说不写,也许沉默就是对我最好的回答,真是“卖书破万卷,下笔脑壳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象令人感到迷茫,高考学子考完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卖书”,有的学生还特意地把书在学校、教室、走廊里随处抛洒,以此来发泄发泄几年的压抑。而我牛逼的儿子要把所有读过的书全部卖了,一本不留!但这种“创举”我想也绝对不止儿子一人,到底占多大比例,我无法考证!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让世人深思吗?

数百年来,常宁烟洲舂陵河边的惜字还昭示着人们对书本,对文化的敬畏。而今天教育的根本在哪里?学生们起早贪黑,加餐补课,整天埋在书山题海里,所有精力都朝着一个目标——“标准答案”奋斗,完了之后竟然没有一本书值得学生留恋和收藏!


其实儿子所要卖的书还不止这些,当时高考是在衡南五中,考完后我们同另一位同学是组车一起回家,儿子的那位同学就不肯一起回,她说要坐校车回学校,还有七八十斤书要卖掉,她爸妈也没办法就说要她明天自己坐车回。后来我们去学校搬行李时,儿子七八十斤书我们也没有搬了,留在老师家里。

卖完儿子所有的书后,老婆就说:“哪天把你那些书也卖掉算了,堆起满屋都是”!我当时就急了,说:“不可能,我那是收藏了几十年的书,不可能会卖”!我收藏的书主要是:画册、字帖、碑帖、参赛作品集、参展作品集,名人名家作品集、名家小说等等,如果把宣纸,毛边纸加算起来,四百斤都有多。也许我是个恋旧的人,你就是把我收藏的书、纸卖掉半斤,我都会心疼!我在儿子所卖的书中只选回来三本,两本高等素描,一本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很多民族文化都一代代传承下来了,但主要的功劳一定是书。《塔木德》里曾纪录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位犹太人母亲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时说:“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哪怕一无所有,但你一定要把书带走”。真正的知识、学术是需要沉淀的,快餐文化、碎片文化、娱乐文化到底能走多远……


作为我来说读书少,跟“文化”二字扯不上边,因此很多理念也是搞不清楚。记得三十年前我堂兄送给我一本颜真卿的《放生池碑》到现在已经破不成样了,但我还时不时拿岀来临摹一下。很多学书法的朋友都有同感,有些碑帖一临就是数十年,像这样跟你有深厚感情的书你会舍得做废纸卖不哟!

我的那些藏书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就是废纸,有的书也许几年我都没翻动过一下,但真的要我拿岀来做废纸卖掉会心有不舍,那会如鲠在喉!这算不算有点“二”呢?


作者:张建华    常宁水口山八厂职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