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疫复工两手抓,常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为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全市29家扶贫车间正有序开工复产,让贫困群众“出家门、进厂门”,吃下“定心丸”。
2月25日,在新河镇湘江村的湖南尚珂伊针纺制品扶贫车间里,湘江村的村民们正经过健康登记、体温检测等一系列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戴上口罩,进入车间,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开始一天忙碌而有序的工作。
“以前到外面去做事,总是担心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在这里上班,也能家里照顾好,很开心。”46岁的吕桂阳是湘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已经做了两年,现在扶贫车间复工了,看到一双双袜子在自己的手中制造出来,心里十分的欣喜。
湘江村是省级贫困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1296人。在湘江村“扶贫车间”里,像吕桂阳这样的当地留守人员有100多人,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其中一半以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技术熟练的每个月工资可达3000元,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
湖南尚珂伊针纺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晓魏告诉记者,包括定型、缝头、平剪和包装车间,总共可以容纳120人务工。
为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同时保障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派出复工复产指导组深入全市各个扶贫车间指导恢复生产,帮助做好复工前的防控物资、应急预案等准备工作。目前正是生产旺季,该企业订单不断。
“订单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们的订单非常多,美国那边一个知名品牌在我们这一年1个订单就有两千多万,如果18个扶贫车间全部都复工的话,保守估计可以容纳500人就业。”邹晓魏说道。
近年来,为了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有效破解留守、残疾、年老、体弱等困难群众的增收难题,我市积极探索和推广就业扶贫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到农村开设“扶贫车间”,对企业招工和培训提供帮助,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确保企业和农户实现互惠共赢,为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务工顾家“两不误”的就业脱贫之路。
来源:大义常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