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610|回复: 1

@常宁人,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4-2 1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有个别地区反映,学校的学生接到诈骗电话。

电话内容称:因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少同学信以为真,听从了骗子的话,从而被骗走了卡中的存款。

此类案件不仅造成了钱财的损失,也同时让不少真正需要助学金、以及正在尝试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感到一丝迷茫。


对于以上情况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
2020年第1号预警

提醒大家: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没有政策变化。
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0年第1号预警

近日,有地方反映,个别学校的学生接到诈骗电话,内容是:十九大以来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接到电话的学生中,有办理贷款的,也有没有办理贷款的学生。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没有政策变化。今后,还请同学们相信正规渠道的信息,有困难和疑问要找学校和班主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0年3月28日




助学金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近年来,助学金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2019年8月14日,江苏南京事主谈某报警称:其接到冒充学校老师电话,对方以拟要发奖学金为名,骗取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后其发现建设银行卡中7900元被转走。

2019年7月27日,江苏常州事主韦某某接到自称是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以发放奖学金为由,让其提供其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后,后发现银行卡内8800元被转走。


如何来辨别
此类消息的真伪呢?

这类犯罪手法,骗子通常会通过非法渠道,事先获取受害人详细资料,进而实施精准诈骗,在接到涉及银行卡信息的电话,要三思而行。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


同时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更要警惕不法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实施的诈骗。

如若还是不确定
存在疑问
可直接拨打教育局
或学校相关部门的电话核实

更多提醒:

疫情防控期间

这些骗局要小心


套路一

初中生被“红包返利”套路


2月23日,江门市公安局北门派出所接到报案,称新会某中学学生小李(化名)看到有人推荐了一个“100元返888元、200元返1888元……”的“红包返利”游戏,小李按照该动态指示加入了一个群。“客服”诱导小李使用父母的手机先后支付了100元的“参与费”和0.1元的“短信费”,过了几分钟小李感觉自己被骗了。



随后,小李又在上述粉丝群看到一个昵称名叫“我被骗了200,加我”的网友,本着同病相怜的心理,小李添加网友了解情况,并通过“网友”的推荐添加了所谓的靠谱客服,并再次转账200元和18888.88元。小李因害怕被责骂而对家长隐瞒此事,直到小李妈妈收到账单时才发现该情况,然后报案求助。

套路二

以赚外快为由骗取家长银行卡信息


3月18日,陈先生带着年仅13岁的儿子来到中山坦洲公安分局报警,称骗子通过盗用同学的QQ来联系其儿子,以解锁手机就能一起赚外快为由,诱惑其将陈先生妻子名下的银行卡所绑定的手机号码更改为骗子的号码,从而把卡里的5000元余额转走。

套路三

兼职刷单诈骗


3月4日,年仅16岁的高中学生小芊在姐姐的陪同下到中山港口公安分局报警,称同学邀请其一起参与微信圈的兼职刷单广告,并缴纳了279元的入群会费,对方随后要求用花呗来进行刷单扫码支付。由于小芊没有花呗,所以用了母亲的支付宝,一共刷走了三笔钱共计30224元。对方声称12小时内会连同佣金一起返还支付宝。但是,直到晚上小芊都没有收到返款,催对方的时候发现对方无反应,才察觉是诈骗,于是报警。


套路四

微信有3000元余额可免费获赠iPhone11 


3月18日,年仅13岁的小杨在妈妈的陪同下到中山小榄公安分局报警,称其在浏览网页过程中,无意看到陌生网友发布的QQ空间动态,“如微信上余额有3000元,截图发来,便可获赠iPhone 11的手机一台。”随后小杨便在QQ上询问对方,对方称活动真实有效,扫码即可领取。于是小杨用妈妈的微信账号扫码并支付2987元。后来小杨察觉可能是诈骗,要求对方退款。对方表示需要继续扫码两次后才能发起退款。于是小杨马上报警。


上述四类主要是骗子通过
蛊惑未成年的中小学生骗取家长的钱财
下面这一类则是骗子假冒身份
直接向学生家长实施诈骗


套路五

冒充老师收取培训费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延迟开学,骗子们便借此机会,潜入微信、QQ等班级群,把头像和昵称改成和老师一致,冒充老师,博取家长信任,要求家长缴纳各类费用。近日,韶关南雄市公安局雄州派出所就接到这样一起诈骗案,骗子冒充学生学校语文老师与家长聊天,称需要交培训费2000元,学生家长没有多想,立即通过银行卡向对方银行卡转账2000元,可当家长联系真正的语文老师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记得提醒身边人

这些骗局家长和孩子都要注意!!!



来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方网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1

帖子

3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3
发表于 2020-4-5 08:2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55555555555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