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472|回复: 0

常宁地名故事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4-6 1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魁星楼,曾名八角亭,在常宁市群英中路魁星巷,此亭具体修建年月已无从可考。据传,常宁城内有三霸:“定牙”、“吕牙”、“白牙”,势力庞大,凡县令上任,莫不登门拜访。后有一上任者拜访,“三牙”之门竟悬一靴,视官衙若无物,县令无奈只得拜“脚”。然县令晓风水,命人建亭于县衙东面三坡,亭有八角,有压八方阵势、移衙门风水之意。此后,“三牙”果然人丁不旺,势力日渐消弱。古时,四川盐脚经此赴广州挑盐,常嗨狗油(常宁方言,指吹牛皮扯淡),四川人日: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还差三尺三。常宁人没见过,顺口道:常宁有座魁星楼,一颡甩在天里头。此语惊人,压过四川人一大截,从此,此亭有魁星楼之称。

此楼曾供奉一尊菩萨,香火旺盛,解放后破四旧时己毁灭,现己无迹可寻。    

帽峰位于市东南白沙镇(原阳加乡)境内。距市城区31公里。因“峰高七里,如卓笔插天(载《雍正县志》),故名笔杆峰。后人因远看峰顶寺庙如帽,将峰名改为皮帽峰,文人以为不雅,凡行文时,便写成了毗帽峰。山海拔509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

山顶有庙,因古时全用铁瓦盖顶,故当地人又习惯将山呼之为“铁瓦寺。庙始建于何时,已无法稽考。但庙名始称“元帝庙”,则庙为主祀元帝无疑。而元帝即为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则此山应为湖南道

教祖堂。乡人传闻,有农夫在山上打柴,拾得一尊木雕菩萨,便以为是毗帽仙王。又有人传,昔山上岩洞里住着三个外来绿林好汉,专去外地抢来衣食,救济当地穷人,后有年大雪封山,三好汉冻饿而死。山上大庙是为纪念三好汉而建,这都是民间传说,无法为史。只是原庙内供奉菩萨7尊,除居中为“元帝“外,其余6尊,却不见记名。

据《同治常宁县志》记载:“(庙)覆以铁瓦,每年二月,庙中震雷交作,俗云‘雷神扫殿’(引自《雍正县志》)。同治元年,庙灾,六年(公元1867年)土人重建,竖石门,中秋夕,雷雨大作,移其向。”然当地人对此庙十分信奉,庙屡毁屡修。但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就见屋顶铁瓦无存,神像全毁。传言铁瓦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走,神像为“文化革命”初期“破匹旧”所毁。1982年,当地人(包括附近耒阳、桂阳人)才又捐资重修。门口原传为正德皇帝所赠石刻对联“乾坤皆到眼,日月正当头”、横批“果是名山”和“洋洋大观”等石碑,都是2000年以后新建“观景台”时重刊的。山半麓建有静乐庵,建于明初,历数百面沧桑,毁于1958年秋,现已重建。

现山麓新建的“毗峰寺”,规模更大,香火更旺。但大多香客来朝拜时,都会爬上山顶,专程去元帝庙祭祀。

毗帽峰的古寺下,山上没水井,守寺人的生活用水就靠一口水窖维系、移开那口水窖,里面水波幽幽晃着,来来往往的香客,从容出游的僧人,翻来覆去的春夏,如同经年的山水,仍在里面,憩息荡漾。                     

锡爵塘坐落在常宁市培元街道西上社区办公楼前。古汉语中“锡“赐”,“锡爵塘”即“赐爵塘”。

锡爵塘主人阮志道(1588-1653)别号淡明明末国子监太学生崇祯六年任北京中城兵马副指挥后例升江西按察司经历奉命管理贡院秋试治安告假返里后在家乡兴土木开池塘建庄园。

庄园门额书“锡爵塘”两侧对联“锡先车马爵重公侯”。池塘四周以大理石礅柱作栏杆上圆下方俗称“和尚头”。解放后维修西门桥时,拆锡爵塘周围的“和尚头”作西门桥护栏。

庄园的代表建筑是宝盖楼银子奠基金子为阶。阮志道曾嘱咐子嗣“卖尽家当,不能卖宝盖楼。”家境衰败时其子嗣偏偏首卖宝盖楼。买主为兰田张家(今下华桥)一大户拆宝盖楼变现建了一座偌大的张家庄园

阮志道殁后出殡49棺材葬于洋泉大兴村(今新瓦村)地片。阮志道其实是清官告老还乡出京城时载石3装饰豪华大内疑是贪赃的金银珠宝要验检阮说全是石头大内官差打赌曰“若是石头朝廷以等量金银交换”。阮曰“行”。这一赌3船石头兑换得五船金银珠宝。

阮志道辞官时,随身三件神器圣旨、砚池、算盘。圣旨可避邪砚池无需加水可磨墨算盘隔壁报数可自动拨珠。这三件神器1947年曾在常宁县档案馆展览过。

锡爵塘主人阮志道与王夫之交谊甚深阮于康熙七年(1653)王夫之作《淡明先生墓志铭》,称其为儒侠“凡三楚巨公大卿折节重其谊”。阮志道之子阮鄂字贫南工诗、修康熙《常宁县志》时任采访。


来源:常宁民间文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