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外面世界千变万化,家乡永远是每个人心里的牵挂。纵然岁月变迁,也希望她是最美的模样。
2007年,回到家乡常宁市柏坊镇议泉村,39岁的易洪山真是心痛。在他的记忆里,家乡漫山遍野都是苍翠的树林,怎么外出几年都成了荒山?几经考虑,易洪山决定留在家里,用前些年辛苦打拼的积蓄为荒山披绿。 万事开头难,万万没有想到,易洪山这个开头工作比登天还难。2007年冬天,易洪山种了300亩国外松,谁知,种下去没几个月,大冰灾来了。持续冰冻天气,冻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苗木。“这起步就这样,还是不要做了吧!”好朋友劝他及时止损,易洪山却摇了摇了头:“好事多磨,慢慢来吧!”他重新买来树苗,开始一片接一片补栽。 树苗栽了死,死了再栽,易洪山就这样一年到头在山上忙碌。除草,施肥,杀虫……他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这一片树林,并慢慢不断开始扩大面积。场地大了,一个人忙不过来了,易洪山只能请人帮工。“一天工钱一百,日结日清。”今年短短三个月,易洪山付工钱就付了四万多了。带回来的积蓄早已经花完,甚至还到银行贷款。 “你看你这一头白发,钱没有赚到,还欠一屁股钱,莫搞了!”当初和易洪山一起出去打工的亲戚朋友,一个个在常宁甚至衡阳、广东都买了房子和车子,只有他过成了这样。但易洪山不后悔,虽然自己没有挣到钱,但看到荒山慢慢地变“绿”了,心里就无比的欣慰。 村里贫困户的颜昌英很有感触。儿子患病不能工作,自己有60多岁了,带着2个孙子。正是因为有了易洪山,一年还可以挣个几千块。低保户胡莲花甚是感激:“多亏了洪山,我们在家门口也可以挣到钱!”为了资金周转,易洪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养鸭。每年养殖四批,一批两千只左右。养鸭周期短,资金回笼快,正好可以和造林相得益彰。 在山上辛苦忙活13年,白了青丝,驼了腰背,但易洪山觉得一切值得。看着小树苗长成大树,再长成树林,易洪山心里比什么都高兴。13年来,他基本上都是六点起床,不管天晴下雨,吃了早饭就出门到山上转悠。2013年的一天,易洪山一起床就看到对面山上冒烟,吓得他鞋也来不及穿,马上骑着摩托车就赶过去了。到了之后,才发现是同村的一个老人在烧田里的草。他还是不放心,帮老人搞好断火带,才骑车回家。正是因为他这份超强的责任心,村里推选易洪山为护林员。“现在农村的房子也越建越好看了,但还是要有绿化,不然光秃秃一幢房子,也不好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易洪山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辛苦13年,载种的国外松、樟树、杉树都已经成林,近两年,销路却成了问题。如有需要或者有销售渠道。请联系这位可敬的播“绿”大叔:18075898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