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5944|回复: 1

常宁人的端午节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473
发表于 2020-6-23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五。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由南方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附会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内容。人类历史的长河奔腾向前,几千年来,常宁人形成了自己的端午节习俗和内涵。



       在过去,农历五月初五清早起来,小孩如同过年,穿戴一新,书香门弟之家,还会给小孩手中添一把白纸扇,作为儒雅、有教养的像征。常宁各乡村墟场,无论是实施一四七   、二五八 、或三六九为固定赶墟日的集市,在端午节这天早晨,都会开市,挤满前来卖货购物的人群。每家每户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将采购来的新鲜菖蒲、艾叶,插挂在大门口的门楣上。这两种草本植物有着奇特的清香,能够驱除蚊虫,防病避邪。有些家庭会在小孩脖子上挂一串蒜头或者一个彩色的香囊,这两样东西传说能解毒避邪。根据已故老先生彭清镜的考证记述, 在阳加洲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 端阳节上午,周围十五里以内的师公,会身着法服法帽,抬着或背着用木片制作的小龙船,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入门,口唸消灾驱邪的咒语,替户主镇妖接福。主人家会赏给他们几筒米,几升麦,或几吊钱。

       中餐是端午节的高潮,全家人入席团聚,动筷子之前,家中长辈把调好的雄黄烧酒往小孩子的额头、太阳穴、脖颈涂抹,老辈人认为有除疾病避瘟疫的功能。然后家中每一个成年人都要饮用一点雄黄酒,在著名的《白蛇传》里记载: 许仙识破白素珍的白蛇真身,就是法海和尚唆使许仙在酒里掺兑雄黄,劝白素珍喝醉后现出原形的。因此,喝雄黄烧酒有两层功效,一是避瘟驱邪,二是暴露家中有无潜藏的祸根灾星。

       端午中餐之后,在岭上人家和街上,有一项令小孩子恐惧的活动。笔者儿时曾经亲身经历,至今心有余悸,这就是烧端午炙,有的地方叫“烧灯火”。小时我体弱多病,吃药打屁股针是家常便饭,父亲因经济难支而骂我是个讨账鬼。父亲在白沙供销社工作,单位领导派他到岭上下点, 全家随父搬离阳加洲到炭山窝居住。炭山窝人在湾场中间大禾坪边,无偿给我家提供一栋四榻三间一个院落的大房子。前面南北两间开店子,经营南杂百货、农药化肥,后进住家、养猪喂鸡鸭。货物由供销社定好销售价,安排脚夫一担一担从阳加挑上山来,父亲只管卖货交款,同时兼顾收购山上的土特产,待遇依然是按月领取33.5元的工资。因此,那年端午节的中餐之后,我这个街上俫仉被岭上那个披头散发装神弄鬼的仙娘婆差点整死! 那时候,湾里传来小朋友阿罗! 阿罗的哭叫声了,我预感大事不妙,下一个被整的必定是我。丢开饭碗,拔腿就想往屋后山林里藏,父亲早有提防,一把将我拦腰抱起来,笑咪咪地说:崽呀崽,你走哪里去! 父亲把我的上衣扒掉,抱着我坐在他的大腿上,任我哭闹就是不放。炭山窝的仙娘婆提着桐油灯走进来,苦瓜皮一样的脸堆满了笑容。父亲把我按倒在他的大腿上,湾里一个看热闹的汉子帮着把我的裤扒到腹股沟,我就这么被人捉着仰躺着,哭天叫地。仙娘婆将浸过桐油的灯芯草点燃,往我肚皮上的青筋(血管)开叉处一炙一炙地点, 疼痛几乎令我气绝! 民间称此为烧瓜蔸根,据说是因为这些毒瓜根吸食了孩子身体里的精华,所以,只有在端阳节这天方可烧死这些毒根邪枝,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烧端午炙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那些患眼疾的大人,烧太阳穴、眉心,患脚疾的烧小腿肚子……

       端午节划龙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常宁市城的宜水、湘江流域的河洲(新洲)、大堡、柏坊、松柏,舂陵河畔的白沙、阳加、衡头、央田等,过去都有这种活动。千百年以来,人们用这种方式祭祀古人,同时亦享受这种活动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增加节日的热闹氛围。阳加洲划龙船是在端阳节的下午举行,形式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内容和含意却不同。阳加洲上、下洲街各有一只龙船,上洲街划龙船的水手以尹姓和颜居多,下洲街是刘姓牵头。对河耒阳县(市)下家堡村也有两只龙船,四只龙船在舂陵河的波涛中你追我赶,沿河两岸站满了观众。指挥龙舟破浪前行的鼓点和齐心协力的号子连成一片,在毗帽峰下的山峦中回荡。常宁(阳加)龙舟冲过来,耒阳(下家堡)龙舟飘过去,如强龙淌水,似猛虎下山,四只龙船各显神威,有时沸战到黄昏才能决出胜负。最后,胜者冲过败者,从败者船头绕180度,俗称拔峦头,以此羞辱对方。在此过程中,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龙舟不得碰撞,这是底线。反之,双方就会举桡乱砍,一场水上斗殴即刻发生,双方时有血染碧流。为什么节日里一幅美丽的流动图画会出现这样扫兴的景象呢?原来,这里面留传着一个故事。

      据街上老辈人传说,在很久以前,那一年阳加洲刘氏大宗祠天成典礼,端午期间唱愿戏,由刘氏长老为头会首。刘姓在阳加洲是个大族,始祖刘广田,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徒到阳隔(加)洲,至今已有500余年,在阳加洲枝繁叶茂。这次刘族广邀四海财阀人杰,恭请八方睦邻好友,光临捧场看戏,饮酒逍遥。桂阳州的名门望族刘家五姐妹,自然也在被邀请之列。刘家五姐妹个个美貌如花,落雁沉鱼,琴棋书画,天籁天工,能歌善舞,若仙如梦。她们应邀登舟乘船,舂陵碧波一路欢歌伴行,和风抚帆顺流赏景。不料突遭狂风瀑雨,碧水翻脸为浊浪滔滔!  刘家五姐妹乘座的舟船,在距离阳加洲咫尺之水的茅坪险滩被恶浪掀翻,姐妹家人尽数落水。常、耒两岸的人闻讯纷纷下河划船救人,最终三个姐妹被阳加人救起,两个姐妹被耒阳人救上岸,这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大难中失散的姊妹企盼团圆,尹姓、颜姓摆渡世家更是晓起暮归,希望隔河千里的姐妹能踏上他们的船舱平安归来,成为阳加洲人的座上佳宾。刘氏族人及街上的义士,更是渡河多方寻找打听两个姑娘的下落。然而众说纷云,有说被强人掳去独占花魁的,有说遭浪子挟持卖入风月场所的,有说根本就没有救上岸的。渴望重新并蒂妍娇的桂阳杜鹃花,在流逝的时光里蔫萎枯蒌,化为香泥。后来,她们被阳加人称为刘家五娘,她们的画像被刻在候渡亭的石碑上,成为摆渡乘船人的保护神。当年端午节两岸划船救美的场景,演变为具有乡土特色的龙舟赛。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常宁人的端午节习俗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作者简介:

       吴佑成,男,笔名华胜,湖南常宁市人。衡阳市诗词学会会员,常宁市文艺家协会理事,常宁市白沙地方史研究学会秘书长,常宁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常宁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上世纪未开始在《湘江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2015年结集出版选集《青涩之果》,现主要从事民史民俗挖掘和研究。


来源:常宁民间文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88

帖子

32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01
发表于 2020-6-23 20:5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庚年端午节河洲蛤爬不爬龙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